張艷
萬裏唱著老馮丹飛走了。海門以東落潮。三兩點,鷗沙外月。誰在乎呢。
壹色連天,塵埃不紅。漁歌突然破風聲。煙水自發流,簫聲霜。
註:南宋詩人張騫,宋亡後曾北上求仕,後輾轉南歸,落魄而死。
(1)上壹部電影中的“飛天蓬”和“海鷗”兩個形象是什麽?(4分)
(2)聯系全詞,談談妳對最後壹句“笛霜空”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1)“飛檐走壁”運用隱喻,作者把自己比作壹棵漂泊的小草,體現了壹種孤獨蒼涼的心境。《鷗鳥》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寫鷗鳥的閑適,對比了作者的悲慘。(1分技術和情感,4分* * *)
(2)此句運用情景結合(或情景交融,情景含情,以聲定寂)的手法(1),長笛聲在壹片寂靜的霜氣中婉轉蒼涼,營造出壹種悲涼的氣氛(1),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想擺脫卻又擺脫不了的悲涼心情,令人回味無窮。(1)
做出贊賞的評論
描寫秋江風光的詩。作者晚年漫遊浙東、蘇州。從序中提到的“海門”來看,寫於晚年的可能性較大。
“萬裏飛檐走壁”,開頭就交代自己像個流浪的天蓬。在張炎的詞中,“斷莖”、“浮萍”、“飛蓬”等意象不斷出現,如“不知今日有清溪,又有多少浮萍斷腸”(南浦(另書))、“空憐斷莖,夢不願別舊中國”(蒼涼)、“深苦,亦如是。當作者登上飛機時,首先意識到的是,自己就像萬裏中壹個微不足道的“飛天蓬”,悲傷的心情不難體會。”唱《老馮丹》已是深秋,秋風吹來,作者在飄落的紅葉下唱出傷感的話語。張炎曾寫道:“烏江楓寒,孤客唱悲句”(《七羅香》),“沒想到馮丹也有這麽老了,已經很尷尬了。無處避秋聲,恐墜天涯”(《贛州》)。這些悲傷的意象是作者當時心情的反映。前兩句,作者還沒有寫出自己的感受,所以悲傷的情緒已經溢出來了。”潮落海門東,鷗外三兩點月。“這兩句話描繪的畫面充滿了立體感,動靜結合。這時,可能剛剛傍晚,深藍色的天空中,壹彎月亮已經升起,三兩只沙鷗正在自由地飛翔。這裏是漲潮和退潮很快的地方。古代文人對逍遙自在的沙鷗情有獨鐘。在張炎的詞中,沙鷗也被提到了不少。”誰是自由的?“誰能比得上沙鷗的悠閑?顯然,對於沙鷗這樣壹個充滿憂慮的作家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