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地理坐標為北緯28°32′-29°18′,東經119°02′-120°47′。總面積10919平方千米。2005年末,全市總人口454.13萬人(其中市轄區92.16萬人);非農業人口99.1萬人(其中市區31.36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婺城區雙龍南街801號,郵編:321000。行政區劃代碼:330700。區號:0579。拼音:Jinhua Shi。
行政區劃壹覽 * 鄉鎮街道資料截至2005年12月31日;面積、人口根據《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金華市 面積10919平方千米,人口452萬人。轄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
婺城區 面積1388平方千米,人口62萬人。郵編321000。區人民政府駐解放東路142號。
金東區 面積 657平方千米,人口30萬人。郵編321000。區人民政府駐多湖街道。
蘭溪市 面積1310平方千米,人口66萬人。郵編321100。市人民政府駐蘭江街道府前路81號。
永康市 面積1049平方千米,人口54萬人。郵編321300。市人民政府駐東城街道金城路15號。
義烏市 面積1103平方千米,人口69萬人。郵編322000。市人民政府駐稠城街道縣前街21號。
東陽市 面積1739平方千米,人口79萬人。郵編322100。市人民政府駐吳寧街道東街1號。
武義縣 面積1577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郵編321200。縣人民政府駐壺山街道壺山下街。
浦江縣 面積 900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郵編322200。縣人民政府駐浦陽街道人民路38號。
磐安縣 面積1196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郵編322300。縣人民政府駐安文鎮龍山路1號。
歷史沿革
東漢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置長山縣,以縣東北長山而得名。此為金華建縣之始。長山即金華山,全長約130千米,自東陽盆地發脈,經義烏迤儷而來。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66年)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以郡在瀫水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陳改東陽郡為金華郡,以長山又名金華山而得名。另壹說,《舊唐書》《金華府誌》:“金星與婺女爭華。,故曰金華。
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婺州,金華為其州治。今金華改簡稱婺,源於此。武則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曾改稱金山縣,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復名金華縣。
1949年金華縣城區設市,郊區為金華縣。1962年撤市並入。1979年復設金華市,1981年撤銷金華縣,並入金華市。1985年5月金華市升為省轄市。(以上出處)
2000年12月30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浙江省調整金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00]138號),200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金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浙政發[2001]1號),2001年2月8日《金華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金政[2001]19號):批準同意撤銷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將原金華縣的傅村、孝順、曹宅、塘雅、澧浦、嶺下、江東、赤松、源東和婺城區的仙橋、東孝、多湖12個鄉(鎮)劃為金東區行政區域,面積657平方千米,有1個居委會,510個建制村,人口30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多湖鎮;將原金華縣的雅畈、安地、白龍橋、瑯琊、蔣堂、湯溪、羅埠、洋埠、長山、沙畈、塔石、嶺上、莘畈、箬陽14個鄉鎮劃歸婺城區管轄,加上原來的7個街道和羅店、秋濱、竹馬、乾西、新獅、蘇孟6個鄉鎮,金華市婺城區下轄7個街道、20個鄉鎮,77個居委會、639個建制村、人口62.09萬人,婺城區人民政府駐市區解放東路。金華市區從原來的301.5平方千米擴大到2044.7平方千米。
2000年末,金華市下轄婺城、金東2區及蘭溪、義烏、東陽、永康4市和武義、浦江、磐安3縣,***有109個鎮,76個鄉,7個城市街道;5877個設村委會建制的村和376個城鎮居民區,全市總面積10918平方千米。 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金華市總人口4571881人。其中:婺城區 424859人、金華縣 475800人、武義縣 301223人、浦江縣 364138人、磐安縣 175834人、蘭溪市 607196人、義烏市 912670人、東陽市 753094人、永康市 557067人。
2002年7月31日,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金華市婺城區、金東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浙政函[2002]116號)精神,婺城區、金東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如下: 壹、撤銷婺城區秋濱鎮、新獅鄉建制,設立秋濱、新獅街道辦事處,兩個街道辦事處由婺城區人民政府直轄。秋濱街道辦事處管轄原秋濱鎮管轄的朱基頭、山咀頭、張塢壟、馬鞍山、呂獻塘、冠山頂、化山、唐宅、前周、沈天田、社路、陸村、王五元、姜山頭、邵姜、秋高、後周、蔣馬山背18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朱基頭行政村;新獅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新獅鄉管轄的十裏牌樓、唐村、姚壟、楊家相、沙溪、康村、車頭、道院塘、五壹、後壟、方井頭、勤儉、對嶽殿、下裴、鹿村、放生塘、山下曹、長嶺、高村、駱家塘20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五壹行政村。 二、撤銷金東區多湖鎮、東孝鄉建制,設立多湖、東孝街道辦事處,兩個街道辦事處由金東區人民政府直轄。多湖街道辦事處管轄原多湖鎮管轄的七裏畈、新屋、廳上、東盛、西盛、樟新、牛皮塘、下瀆口、大項、永紅、十二裏、新安、上古井、望府墩、莊頭、王坦、泉源、驛頭、橫塘沿、葉宅、林頭、黃泥山、近宅、潭頭灘、毛草山、潭頭、汀村、裏秧田、雅地、楊宅、東龍口、社壇頭、缸窯、王宅埠、孟宅35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環城東路;東孝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東孝鄉管轄的戴店、前田、施村、黃沙塘、毛竹園、湖菱橋、麻車塘、葉明、楊溪、雅方埠、東藕塘、樓店、鳳凰庵、下王、東關、金東、山壟頭、經堂頭、王牌、下於、陶朱路、橋頭22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金甌路。 三、撤銷金東區仙橋鎮、赤松鄉建制,合並設立赤松鎮,由金東區人民政府直轄。新組建的赤松鎮管轄原仙橋鎮、赤松鄉管轄的仙橋、橋東、石牌、西前路、下陳、棉塘、高塘村、月塘、官沿頭、下新屋、下錢村、洪村橋、上錢村、郭村、下潘村、巖塘、下塔山、潘村、中聯、下牌塘、塵不染、新屋頭、黃泥壟、雙塘、下楊、橋裏方、石橋、大源、上汪、西余、北山口、上項村、石下、崗上、石耕背、東塘、王宅、山口馮、鐘頭、雙門4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仙橋行政村。 行政區劃調整後,婺城區轄9個鎮,9個鄉,9個街道辦事處;金東區轄8個鎮,1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
2004年,縣級以下行政區劃作了部分調整。(1)4月9日,浙政函[2004]60號文件批復同意蘭溪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芝堪鄉、朱家鄉建制,並入黃店鎮,調整後,黃店鎮轄46個村;撤銷石渠鄉、橫木鄉建制,並入馬澗鎮,調整後,馬澗鎮轄66個村、1個居民區;撤銷下陳鄉建制,並入柏社鄉,調整後,柏社鄉轄38個村;撤銷橫溪鎮、墩頭鎮、白沙鄉建制,合並設立梅江鎮,轄78個村;撤銷官塘鄉建制,與香溪鎮部分行政區域(香壹等21個村)合並設立新的香溪鎮,轄43個村;撤銷馬達鎮、永昌鎮、女埠鎮、孟湖鄉、赤溪,鄉建制,其行政區域與香溪鎮其余行政區域改由蘭溪市政府直轄;撤銷城南街道建制,與上述區域調整設立上華、永昌、赤溪、女埠等4個街道,並調整擴大雲山街道辦事處管理範圍。調整後,雲山街道管理10個社區、25個村;上華街道管理1個社區、33個村;永昌街道管理1個社區、64個村;赤溪街道管理23村;女埠街道管理1個社區、36個村。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蘭溪市轄遊埠、諸葛、黃店、香溪、馬澗、梅江6個鎮,靈洞、柏社2個鄉和水亭畬族鄉,城區設蘭江、雲山、上華、永昌、赤溪、女埠6個街道。(2)金華市區實施了28個村的撤村建居工作。婺城區撤銷白龍橋鎮葉店、馬海地、洞溪,乾西鄉鮑楊、上陳、上天師、聯合,城東街道上浮橋,城北街道五星,秋濱街道姜山頭、王五元、沈天田、冠山頂、馬鞍山、化山、呂獻塘、唐宅、後周、前周、蔣馬山背等20個村民委員會,分別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金東區撤銷多湖街道七裏販、望府墩、葉宅、林頭、橫塘沿,東孝街道王牌、戴店、下王等8個村,分別設立社區。(3)東陽市進行了村(居)規模調整,由原來的1270個村(居),調整為392個村(居),村均人口2015人,村均區域面積4.44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畫水鎮畫溪村有7679人。與上年相比,全市***減少鄉級建制10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874個。
2004年末,金華市設婺城、金東2個市轄區,轄武義、浦江、磐安3個縣,代管蘭溪、義烏、東陽、永康4個縣級市。全市***有40個街道、69個鎮、37個鄉,266個社區居委會、101個居委會、4836個村委會(註,另壹出處數據為:352個社區居委會、4836個村委會)。總面積1091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14人/平方千米;其中市區***有11個街道、17個鎮、10個鄉,114個社區居委會、6個居委會、1078個村委會,面積204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51人/平方千米。各區縣市情況:
婺城區轄9個街道、9個鎮、9個鄉,101個社區居委會、6個居委會、585個村委會,面積138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48人/平方千米;
金東區轄2個街道、8個鎮、1個鄉,13個社區居委會、493個村委會,面積65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57人/平方千米;
蘭溪市轄6個街道、6個鎮、3個鄉,20個社區居委會、6個居委會、646個村委會,面積131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500人/平方千米;
義烏市轄7個街道、6個鎮,732個村委會,30個社區居委會、61個居委會、面積1103平方千米,人口密度624人/平方千米;
東陽市轄6個街道、11個鎮、1個鄉,43個社區居委會、349個村委會,面積173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56人/平方千米;
永康市轄4個街道、5個鎮,17個社區居委會、26個居委會、715個村委會,面積104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518人/平方千米;
武義縣轄3個街道、8個鎮、7個鄉,14個社區居委會、2個居委會、544個村委會,面積157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208人/平方千米;
浦江縣轄3個街道、7個鎮、5個鄉,20個社區居委會、409個村委會,面積90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23人/平方千米;
磐安縣轄9個鎮、11個鄉,8個社區居委會、363個村委會,面積119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171人/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