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紫荊花有什麽含義和代表的意義

紫荊花有什麽含義和代表的意義

唐朝大詩人韋應物曾在《見紫荊花》壹詩中寫道:

雜英紛已積,含芳獨暮春;

還如故園樹,忽憶故園人。

雖筆墨不多,但遊子思歸、憶念故裏之情卻溢於言表,感人至深。

說到紫荊花,恐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想到香港。香港地區位於中國東南海岸,珠江口之東,與廣東省的深圳市毗鄰,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1095平方公裏。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被英國占領。根據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的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如期舉行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從而實現了長期以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同願望。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1990年4月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也開始實施。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除懸掛中華人民***和國國旗和國徽外,還可使用區旗和區徽。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就是五星花蕊的紫荊花紅旗。紅旗代表祖國,白色紫荊花代表香港,紫荊花紅旗寓意香港是祖國不可分離的壹部分,並將在祖國懷抱中興旺發達。花蕊上的五星象征香港同胞熱愛祖國。花、旗分別采用紅、白不同顏色,象征“壹國兩制”。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呈圓形,中間是五星花蕊的紫荊花,周圍寫有中文“中華人民***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英文“香港”。中間圖案也是紅底白色五星花蕊紫荊花,寓意與區旗相同。

在香港的歷史上,還有壹段關於紫荊花的悲壯故事:1898年6月19日,喪權辱國的《展拓香港租界專條》在紫荊城簽訂,英國政府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後稱新界),租期99年,兩個月後,英方不顧中國民眾的強烈反對和抵制,在大炮的轟鳴聲中,強行提前舉行占據儀式,數千名愛國群眾揭竿而起,武裝保衛自己的家園,反攻英國軍營,使英軍受到重創,但民眾也遭到殘酷的鎮壓,新界10萬人口喪失了土地。劫變過後,村民們在桂角山建造了壹座大型墳墓,合葬那些壯烈犧牲的英雄。後來桂角山上長出壹棵從前沒見過的開著紫紅色花朵的樹。幾年後,那種花開遍了新界山坡,色彩繽紛,尤其是清明前後,花期正盛,像是對烈士的緬懷,民眾將其命名為紫荊花。1965年,紫荊花有幸當選為香港市花。

在中國古代,紫荊花常被人們用來比擬親情,象征兄弟和睦、家業興旺。它來源於這麽壹個典故:傳說南朝時,京兆尹田真與兄弟田慶、田廣三人分家,當別的財產都已分置妥當時,最後才發現院子裏還有壹株枝葉扶疏、花團錦簇的紫荊花樹不好處理。當晚,兄弟三人商量將這株紫荊花樹截為三段,每人分壹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樹時發現,這株紫荊花樹枝葉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雕落。田真見此狀不禁對兩個兄弟感嘆道:“人不如木也” 。後來,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來,並和睦相處。那株紫荊花樹好象頗通人性,也隨之又恢復了生機,且生長得花繁葉茂。

紫荊花又叫紅花紫荊、洋紫荊、紅花羊蹄甲,為蘇木科常綠中等喬木,葉片有圓形、寬卵形或腎形,但頂端都裂為兩半,似羊蹄甲,故有此名。花期冬春之間,花大如掌,略帶芳香,五片花瓣均勻地輪生排列,紅色或粉紅色,十分美觀。紫荊花終年常綠繁茂,頗耐煙塵,特適於做行道樹;樹皮含單寧,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樹根、樹皮和花朵還可以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