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杜甫送別朋友的詩句 1.杜甫送別友人詩句
友情送別詩詞的文化背景 壹,儒家的倫理觀念:五倫: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 二,詩詞寫作的歷史背景:"相見時難別亦難",詩歌多用於友朋相離,詞多用於男女相別 第二節 唐前送別詩歌 第三節 唐人送別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註釋: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州"壹作"蜀川".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陜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後,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裏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誌,萬裏猶比鄰."這裏化用其意. 簡析:這是王勃的壹首贈別名作,它和壹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壹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壹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後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作者小傳:王勃(649-676)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初唐四傑".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艷風,擴大詩歌的題材,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註釋:詩題壹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鹹陽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潤濕.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簡析: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有的依依惜別之情.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歷代廣為流傳.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註釋:芙蓉樓:據《壹統誌》載:"芙蓉樓在鎮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晉潤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清代,在王昌齡謫居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也建有芙蓉樓.壹片冰心句是化用鮑照《白頭吟》中"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句意. 簡析:這首詩令人千古傳誦的是"壹片冰心在玉壺",表白了自己永遠純潔無瑕的心. 作者小傳: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人.詩擅長七絕,被稱"七絕聖手".能以精煉的語言表現豐富的情致,意味渾厚深長.其邊塞詩很著名.有《王昌齡集》. 《贈王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1]煙花三月下揚州.[2] 孤帆遠影碧空盡,[3]唯見長江天際流.[4] 註釋:之:去,往. 廣陵:揚州. 意思是: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1]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 西辭:辭,辭別.西辭,由西向東行. 意思: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了. [2]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下:順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 直下到揚州去. [3]孤帆:單獨的壹條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盡:沒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裏. [4]唯:只. 天際:天邊. 意思: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 簡析:這首送別詩,大約寫於開元二十年(732)前後.詩人的摹景寫情,出語不凡,使人贊嘆!第三四句既是寫景,更是寫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長江水永遠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註釋: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簡析:這是天寶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輪臺寫的壹首送別詩.營中送別,大雪紛飛,這是壹個很特異的環境.詩人以奇特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和對實景多層次的描繪,使人感到充滿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壹直送到不見人影,而雪地上的那壹行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讀者心中. 作者小傳: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後又往來於北庭,輪臺間.官至嘉州刺史,卒於成都.長於七言歌行.所作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 第四節 宋人送別詞 《雨霖鈴》[1] 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2] 都門帳飲無緒,[3]留戀處,[4]蘭舟催發.[5]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6] 念—去去千裏煙波,[7]暮靄沈沈楚天闊.[8]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9]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10] 註釋:[1]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八句。
2.杜甫李白關於送別朋友的詩
李白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湖中送敬十使君適廣陵 杜甫
相見各頭白,其如離別何。幾年壹會面,今日復悲歌。 少壯樂難得,歲寒心匪他。氣纏霜匣滿,冰置玉壺多。 遭亂實漂泊,濟時曾琢磨。形容吾校老,膽力爾誰過。 秋晚嶽增翠,風高湖湧波。鶱騰訪知己,淮海莫蹉跎。
重送劉十弟判官 杜甫
分源豕韋派,別浦雁賓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 經過辨豐劍,意氣逐吳鉤。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滯留。 本枝淩歲晚,高義豁窮愁。他日臨江待,長沙舊驛樓。
3.關於送別友人的詩句
1、唐代王維《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釋義:請妳下馬來喝壹杯酒,敢問朋友妳要去何方?妳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
2、唐代王維《送別 /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釋義: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西墜把柴門關閉。待到明年春草又綠的時候,朋友啊妳能不能回還?
3、唐代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釋義: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妳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裏之外遠行去了。浮雲像遊子壹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4、唐代李白《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釋義: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遊覽。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壹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裏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5、唐代駱賓王《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釋義: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沖冠。那時的人已經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4.求關於送別朋友的詩句
1、《送別》唐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2、《渭城曲》唐王維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維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壹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幢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4、《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唐王維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5、《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6、《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7、《渡荊門送別》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8、《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9、《送魏萬之京》唐李頎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曙色催寒近,禦苑砧聲向晚多。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10、《送陳章甫》唐李頎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腹中貯書壹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沽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鄭國遊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5.關於送別和友情的詩句5句
君有奇才我不貧。 -(清)鄭板橋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戰國)莊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晉)付玄
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 -(唐)李白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壽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 -(宋)歐陽修
人生樂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明)馮夢龍
於患難風豪傑。 -(清)魏禧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壹個也難求 。 -(清)曹雪芹
換我心,為妳心,始知相憶深。 -(宋)顧夏
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漢書》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鮑溶
大丈夫處世處,當交四海英雄。
-《三國誌.蜀書.劉巴傳》
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陳剛中
朋友,以義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漢樂府》
同心而***濟,始終如壹 。 -(宋)歐陽修
壹死壹生,乃知交情。壹貧壹富,乃知交態。壹貴壹賤,交情乃見。 -《史記》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晉)陶淵明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 -(唐)白居易
人生結交在終始,莫為升沈中路分。 -(唐)賀蘭進明
今日樂相樂,別後莫相忘。 -(三國)曹植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明)馮夢龍
少年樂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韓愈
壹貴壹賤交情見。 -(唐)駱賓王
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 -《雁門集》
合意友來情不厭,知心人至話投機。 -(明)馮夢龍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易.系辭上》
6.杜甫的送別詩
壹:表達戀戀不舍,依依惜別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敘寫朋友間深摯情意,主要通過典型的場景語言,聲音、動作、或想象來傳達離情別意。如王維詩《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東》、李白詩《送友人》、白居易詩《南浦別》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賞析:詩的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 。浥,濕潤的意思。
客舍是羈旅者的伴侶 ,楊柳是離別的象征,它們通常和離愁別恨聯結在壹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今天由於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清朗的天宇,潔凈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綠的楊柳。
這是壹場深情地離別,而非“黯然銷魂”的離別。詩句中的“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輕柔明快,加強了輕快富於希望的情調,以樂景襯摯情。
這首詩精心選擇了離別的典型場景—雨後柳色青青的渭城來烘托氣氛,並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的勸酒詞來抒情達意:離別的依依不舍、深情體貼的叮嚀及殷殷祝願,化作壹句“再幹了這壹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壹瞬間達到了頂點,強烈而深沈。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賞析:詩歌的首聯點告別的地點,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並肩緩轡,不願分離。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潺潺而過。
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橫”字勾勒青山的靜態,“繞”字描寫白水的動態,景色廖廓秀麗。
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仗。 頷聯 、頸聯切題,寫別離的深情。
此地壹別,離人就像蓬草壹樣隨風飛轉,到萬裏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關懷。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詩人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跡,以白雲隨風飄浮象征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壹輪紅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離開大地,隱喻使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是分離時的動作,“班馬”是離群之馬,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
以馬鳴蕭蕭,烘托出繾綣情意。 送沈子福之江東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賞析:詩作開頭寫“渡頭楊柳”點明送別之地並烘托送別氣氛。
行客稀少現環境的冷清,反襯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二句中“向臨圻”寫歸江東,點題。
友人乘船而去,詩人詩人戀戀不舍,望大江兩岸,春滿人間,芳草鮮美,桃紅柳綠。詩人頓覺自己心中的無限惜別之情就像眼前這春色無邊無際,進而突發奇想:讓我相思之情也像這無處不在的春色,從江南江北,壹起撲向妳,跟隨妳歸去吧。
詩人將別情融入到奇妙的想象之中,感情蘊藉而深沈。 南 浦 別 白居易 南浦淒淒別, 西風裊裊秋。
壹看腸壹斷,好去莫回頭。 賞析:南浦,南面的水濱。
古人常在南浦送別,南浦就和長亭壹樣成為送別之處的代名詞。屈原在《九歌》中就有“送美人兮南浦”的詩句,江淹《別賦》中也有“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句子。
詩的前兩句點出送別的時間、地點,以景襯情。“淒淒”渲染別情,“裊裊”倍添秋意。
前者寫內心淒涼愁苦,後者寫秋景黯淡蕭瑟。秋風蕭蕭,木葉飄零,秋風愈緊,別意愈與濃。
此時此景,怎不叫人倍增離愁。 而全詩最傳神的動作是“看”字,分手後,離人登舟而去,他卻頻頻回首來看,別離時刻的千種相思,萬般離愁,都從這默默壹看中表露出來,更何況每壹次回首都讓離人肝腸寸斷。
想看不忍看,明知傷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意表現得淋漓盡致。而詩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頭了”勸慰,讓我們不難想象詩人如何強抑自己的感情,而內心的悲楚,恐怕已經無以復加了。
以上幾首詩都通過生動地細節描寫,來抒寫對離人眷戀不舍及朋友間的真摯情意。或以動作、心理傳情,或以語言、聲音達意。
描寫形象傳神,離情真摯感人。 二:詩作內容以叮嚀、稱頌、勸慰勉勵友人為主,兼抒別情。
如王勃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適詩《別董大》及李白詩《贈汪倫》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襟。 賞析:首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工整。
第壹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大地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二句中“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
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又為迷蒙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 頷聯寫惜別之感,表達含蓄“跟妳離別的意緒呀!”不直說,立刻改口轉折:“我和妳壹樣遠離故土,宦遊他鄉,這次別離又是客中之別,何必傷感呢!頸聯推開壹步,奇峰突起鑄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內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遠在天涯,相隔千山萬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鄰壹般。”
詩句意境開闊,音調爽朗,壹洗悲酸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