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長幹行·其壹的《長幹行》 - 詩詞賞析

長幹行·其壹的《長幹行》 - 詩詞賞析

《長幹行》

這首詩通過壹個女主人的口吻,寫她對經商在外的丈夫的懷戀。全篇通過人物的獨白,輔以景物相襯,把敘事、寫景、抒情巧妙地融為壹體,詩的情調爽朗明快,真摯動人,且還帶點故事性。首六句著筆於雙方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童稚形象。“十四”兩句細致刻劃了初嫁時的羞澀。“十五”四句顯出了婚後的親昵美滿、如膠似漆,又表達了妻子堅貞不渝的心願。“十六”四句為丈夫遠行而日夜掛心,並寄以叮囑。“門前”八句,看到苔深葉落,蝴蝶雙飛,不禁為自己的青春而感觸,也更盼望丈夫早日歸來。末四句是全詩的歸宿:只要壹接到預報回家的信,哪怕遠至七百裏的有急流的長風沙,她也會去迎接。

《唐宋詩醇》雲:“兒女子情事,直從胸臆間流出,縈迂回折,壹往情深。嘗爰司空圖所雲‘道不自器,與之圓方’,為深得委曲之妙,此篇庶幾近之。”紀昀亦曾雲:“興象之妙不可言傳,此太白獨有千古處。”此類詩確為李白所擅長。且此詩又寫出了古代婦女真實的生活願望,亦是李詩中寫市民生活之作。

《長幹行·其壹》從女子的童年寫起。“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古代小孩不束發,“妾發初覆額”表明年紀還很小。“劇”是玩耍的意思。這幾句是說商婦和她的丈夫在童年時代就有著親密無間的友誼。以下從“十四為君婦”到“十六君遠行”,用年齡序數法寫女子婚後的生活歷程。“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壹回。”雖然是竹馬之交,但從壹起遊戲的夥伴而結為夫妻,新婚期內畢竟也還是使她羞答答地難以為情。詩人以真實而細膩的筆法,為我們描畫出壹個羞澀、天真的少婦形象。“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即使化為灰燼,也生生死死,永不離分!這裏是化用《吳聲歌曲·歡聞變歌》中“沒命成灰土,終不罷相憐”的意思。我們仿佛聽到了少男少女海誓山盟的赤誠心聲。這位女子的熱情、堅貞的性格,開始展現在我們眼前。 “抱柱信”“望夫臺”二都是古代的傳說。“抱柱”是說壹位名叫尾生的男子,與他的愛人約定在橋下見面;尾生先到,忽然河水暴漲,他不肯失信,便緊抱橋柱,結果淹死。關於望夫臺、望夫山、望夫石的傳說很多,都是說妻子如何望眼欲穿地盼著丈夫的歸來。兩句意思說:丈夫象尾生那樣忠誠地愛著她,而她又哪裏會登上望夫臺,去嘗受離別的痛苦呢?這四句詩讓我們體會到壹對少年夫婦沈浸在熱烈、堅貞、專壹的愛伍中的幸福。然而好景不常,他們不久就嘗到了離別的痛苦。而詩情也就在這裏頓起波瀾,產生了明顯的轉折。“十六君遠行,瞿唐灩滪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瞿唐峽是長江三峽之壹,在今四川奉節縣東。峽口有巨大的礁石,名灩滪堆。農歷五月夏水漲時,灩滪堆淹沒水中,僅露出頂部壹小塊,舟船來往,極易觸礁遇禍。所以舟人諺曰:“灩滪大如襥,瞿唐不可觸。”古代三峽山上多猿,它們的叫聲淒厲,常常牽動旅人的鄉愁。歌謠唱道:“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詩人巧妙地把這兩首謠諺熔鑄為精煉的詩句。我們讀到這裏,好像聽到了咆哮的江聲和哀切的猿鳴,也感受到了商婦對丈夫安危的深切關懷。

從“五月不可觸”到“八月蝴蝶黃”壹段,描寫節序變換,烘托出女子對丈夫深長的思念。“門前遲行跡,—壹生綠苔。”“遲”字壹作“舊”,有的本子又作 “送”。“遲”是等待之意。這兩句大約是說,在門前等待(或送別)行人所留下的足跡,也已都生長了青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夏天過去了,初秋來臨了,她還在默默地盼望、等待。“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已經到了仲秋時節,她依然在不斷地盼望、等待。看著雙飛雙舞的胡蝶,心中翻動著孤棲的苦味;想到時光在不停地流駛,又悄悄地為青春逝去而憂傷。我們不難想象她是如何地在相思中忍受著煎熬。“早晚”是“何時”之意。“三巴”即巴郡、巴東、巴西,都在今四川東部。長風沙在今安徽安慶市東長江邊上,離開今天的南京已經有數百裏之遙。商婦實際上不可能真到那麽遠去迎接丈夫,但這樣的誇張對於表現她此時此刻的心情是十分有力的。詩人寫出了女子對於會面的渴望,對於丈夫熱烈的愛,寫出了蘊蓄在她心底的奔放的熱情。全詩到這兒結束了,而這位滿懷熱烈而深沈的愛情的婦女形象,卻久久地留在我們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