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初開,壹切皆為混沌,是為無極;陰陽交合,陰陽二氣生成萬物是為太極;清者上升為天,濁者下沈為地,分為東,南,西,北四方,每方各有壹神首鎮守,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是為四象;智者伏羲,憑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奧,從而創出八卦,分為乾,坤,艮,震,巽,坎,兌,離,由八卦圖又衍生出八門,休,傷,生,杜,景,死,驚,開。
解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無極,本來是老子用以指稱道的終極性的概念。《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這是第壹次出現無極的概念。
全段意思是說∶雖知道潔白,卻安守於昏黑,便能做天下的模式。能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性不相差失,性回復到不可窮盡的真道。
所以無極的原義就是道,指道是不可窮盡的。以後道門人士,都是在這壹意義上使用無極的概念,但在不同場合引伸的側重點稍有不同。
莊子在《逍遙遊》中說“無極之外,復無極也。”意思是世界無邊無際,無窮之外,還是無窮。
無極便是無窮。漢代的河上公《老子章句》認為復歸無極就是長生久視。
依道門觀念,與道相合,才能長生久視,因此將無極解釋成道,或者解釋成長生久視,是壹致的。
2. 關於太極的詩句太極詩歌:1. 撐開壹片天,劃出壹道雲。
欲求陰陽理,入我太極門。2. 學武先做人,忠厚為根本。
中華太極門,正氣滿乾坤。3. 多少辛苦夜,學練內家拳。
不為浮名累,但為太極玄。4. 太極歷史久,代代相承傳。
海外多迷醉,國人應自憐。5. 太極治百病,活絡筋骨通。
防身能自衛,螺旋妙無窮。6. 初學架端正,再求氣韻生。
習文兼習武,功到自然成。7. 虎為百獸王,百米四五秒。
入園無憂患,羊來四處逃。8. 圈養壽命短,山野生命長。
勸君多運動,太極宜健康。9. 摔碎中藥罐,練拳成宗師。
病弱先通絡,何須問名醫!10.莫怨讀書少,書少亦能拳。生活盡法理,人憶楊露禪。
11.春雨含溫潤,秋風呈幹裂。吐絲何其緩,閃電何其疾!12.學拳莫急功,三年壹小成。
大多四五月,學者杳無蹤。
3. 有關太極的詩句1、白雲山下泠泠水,自在人間太極圖。
譯文:白雲山腳下泉水激石泠泠作響,人間自在太極圖。 出自:宋代 文天祥《贈彭別峰太極數》 2、太極未分混沌,兩儀已非其中。
譯文:太極就是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 出自:元代 王惟壹《西江月·太極未分混沌》 3、太極才分,鴻濛鑿破,雲收霧開。
鴻蒙鑿破天,太極才能分,雲收起來,霧散開。 出自:宋代 夏元鼎《沁園春·太極才分》 4、六經宇宙色無際,消得斯文壹貫穿。
萬水混茫潮約海,三辰煥爛鬥分天。 譯文:六經宇宙色無邊,消得斯文壹貫穿。
各種水混模糊潮約海,三辰煥爛鬥分天。 出自:宋代 陳起《夜聽誦太極西銘》 5、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譯文:白天何其太短暫,百年光陰很快就過去了。
蒼穹浩渺無際,萬劫之世實在是太長了。 出自:唐代 李白《短歌行》。
4. 形容太極的詩句1. 撐開壹片天,劃出壹道雲。
欲求陰陽理,入我太極門。2. 學武先做人,忠厚為根本。
中華太極門,正氣滿乾坤。3. 多少辛苦夜,學練內家拳。
不為浮名累,但為太極玄。4. 太極歷史久,代代相承傳。
海外多迷醉,國人應自憐。5. 太極治百病,活絡筋骨通。
防身能自衛,螺旋妙無窮。6. 初學架端正,再求氣韻生。
習文兼習武,功到自然成。7. 虎為百獸王,百米四五秒。
入園無憂患,羊來四處逃。8. 圈養壽命短,山野生命長。
勸君多運動,太極宜健康。9. 摔碎中藥罐,練拳成宗師。
病弱先通絡,何須問名醫!10.莫怨讀書少,書少亦能拳。生活盡法理,人憶楊露禪。
5. 太極拳中太極的意思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
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壹詞最早見於《易傳 系辭上》。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無極之義,空空洞洞,混混沌沌,無壹物而包萬物。
由無極而現有極,遂太極生焉,陰 *** 焉。太極拳是“太極”的壹種派生事物,不等於是“太極”。
太極拳的動靜,只是“太極”動靜的壹種,不是“太極”的其他動靜或全部。 太極拳是有形有質,是形質相成的體育運動項目。
所以太極拳的傳授不能只講形,不講質。既要講形又講質,做到形質兼備。
這個問題要從歷史上對太極拳最早立論概括說起。 太極拳宗師王宗嶽在其《太極拳論》開篇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開),靜之則合”。
這段話有多層含義。其中“動之則開,靜之則合”,是太極拳最早最高的精辟概括。
[1] 太極拳之理雖屢有闡發,但縱橫以觀之,習者蕓望 明師絕少。那掩關自守者有之;將那精微所在深自秘惜,學子皆不得見;功力所限;對拳理精意管窺蠡測者有之,以此類孔見為據修煉則誤已,倘竟以此傳授則誤人;於拳理懵然不知者亦有之,卻說玄弄虛,言不及義,則更是貽害無窮。
陳式太極拳宗師陳公發科、心意六合門宗師胡公耀貞兩位武術大師,以其畢生的精力和智慧體悟和實踐著太極拳之真。馮誌強先生得天獨厚師從兩位大師,將兩位大師的傾授融會貫通,以自身對太極拳的深刻理解,對傳統的陳式太極拳成功地進行了繼承和發展,創立了深刻反映萬物本象的心意混元太極拳(簡稱混元太極拳)。
混,取萬物萬象意;元,為初始根本之意。馮先生將自己的真知灼見,貫徹到功法和拳法之中,以造福人類之心,毫無保留地奉獻於世。
我們的世界,是運動的世界。億萬年來,自然界中,日經月行,星環辰繞,莫不循圓以為軌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狀卵,石滾水註,莫不符合圓的規律;禽獸的揚降與走躍,也莫不留下圓弧之軌跡。
人類發展了科學技術,而察今日飛機之螺槳,車輛之轉輪;電動之機械,乃至物質之微觀結構,同樣無壹脫離圓的運動。直線是無限大的圓之壹段,點即是無限小的圓,螺旋則是國與其它因素的合成。
圓運動乃是萬物運動的本質,乃是乾坤大道。「太極」壹詞,茲引錄國際君友會王愛君「太極大義」於下:初見於「周易系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漢儒鄭玄作「周易註」,以為:「極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氣」蓋「太極」壹方面為最高至當之理,即所謂「極中之道」;壹方面又為天地未判之前混壹之元氣,即所謂「淳和未分之氣」。其符號,最初作「壹」,天地萬物,皆源於此。
故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壹」雲「惟初太極,道立於壹,造分天地,化成萬物。」三國吳人虞翻「周易註」亦雲:「太極,太壹也。
」此皆太極之初義。其說與老子所言:「道生壹,壹生二。
」相若。晉人韓康伯作「周易系辭註」,雲:「夫有必始於無,故太極生兩儀也。
太極者,無稱之稱,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極,況之太極者也。」蓋本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之說以釋太極也。
宋儒周敦頤作「太極圖說」雲:「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
靜極復動,壹動壹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蓋以為「極」者,宇宙萬有之終極,亦即「絕對」。絕對乃遍在,初無形體可言,亦無名相可依,故曰「無極」。
然亦不妨其為普遍、絕對之終極,故曰:「無極而太極」也。「太極」屬本體界,永恒之中,涵有動靜兩潛能,而其外貌是靜。
至其發生功能,則入於現象界。其始為動,動之反為靜,靜又復動,如鐘擺然,彼此相續,無有已時。
「互為其根」:即指此義。蓋中國傳統哲學,自「易以道陰陽」以還,即欲以壹最高原理,說明宇宙現象之變化。
而最簡單直捷之方法,莫若以兩相對待之現象,如動靜、剛柔、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出於同壹本源,為能挈要提綱,而有條不紊。周敦頤以太極涵動靜二力而生陰陽,即其比較詳明而有系統之說也。
朱熹形上之學,以周敦頤「太極圖說註」為根本。嘗作「太極圖說註」,以為:「極是道理之極至,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
」又釋「無極而太極」之義雲:「太極雲者,合天地萬物之理而壹名之耳。以其無器與形,而天地萬物之理,無不在是,故曰,無極而太極;以其具天地萬物之理,而無器與形,故曰:太極本無極。
」是以「無極」為形容詞,為無器形之義;「太極」則為名詞,乃天地人物之終極原理;亦即天地人物之理之總體。此終極原理落於天地人物,則天地人物各有其極。
故朱子又雲:「太極只是個極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壹太極,物物有壹太極。」朱子「語類」亦雲:「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
在天地言,則天地中有太極;在萬物言,則萬物中各有太極。」太極之義,於茲大明。
1.“太極”壹詞在文言文中是表示“太空的中心”的意思。代表著上古華人對宇宙大爆炸之後狀態的抽象理解。
現代科學認為:大約135億年前,無極的混沌狀態起波瀾,不知名的物質相互碰撞,碰撞使不知名的物質產生磁性,磁性又使不知名物質相互吸。
6. 什麽是太極太極在道家壹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態,出現於陰陽未分的混沌時期(無極)之後,而後形成萬物(宇宙)的本源。
就迄今所見文獻看,初見於《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後見於《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莊子之後,後世人們據《《周易·系辭》相關“太極”的論述而逐漸推演成熟的太極觀念,著實吸收了莊子混沌哲學的精華。
同莊子渾沌哲學壹樣,太極觀念這種迷離恍惚地看待萬事萬物的現象和本質的人生態度,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實則包涵著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終極目的是希望人類活動順應大道至德和自然規律,不為外物所拘,“無為而無不為”,最終到達壹種無所不容的寧靜和諧的精神領域。
7. 太極圖說的原文解析無極而太極。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壹動壹靜,互為其根。
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壹陰陽也,陰陽壹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各壹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
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
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上篇第壹節:自無極而太極。周子原書有‘自’,朱熹刪訂之。
是知無極無自故。極,言對待之極至也。
與‘儀’類同,然儀以用身外易知,極乃天地造化之極,有自於其中,難以言也,故異之。無極,極化謂太極,去極化達無極。
兩極並舉,對立之成也。兩極調和謂中,然中庸,非此無極也,中庸之盡也必以此,故以異乎彼者言之於道源也。
道者萬物玄同圓覺之修,盡歸者此無極也。所謂無極,即非無極,是謂無極,而凡夫之人貪著其事;所謂凡夫者,即非凡夫,是謂凡夫。
梁武帝問李興業“太極”有無,李以“易有太極”對曰:“是有”。邵雍曰:“太極既分,兩儀立焉。”
“壹氣分而陰陽判。”(《觀物外篇》),劉牧曰:“太極者,壹氣也。
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壹,壹氣所判,是曰兩儀。”(《易數鉤隱圖》)無極而太極,不明此而修者,必不得至易之門,謹此。
第二節: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壹動壹靜,互為其根。
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太極動而生陽,是本自非動也。
本自非動不謂靜,有以別於後之謂靜也。壹動壹靜,各壹其性而言之也,以象觀之謂壹陰壹陽。
若非壹之,則其壹體而運,非相,非非相。為以壹之,故得互為其根,成就兩儀。
兩儀立,陽變陰合,化中偏正,萬象成焉。第三節: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壹陰陽也;陰陽,壹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各壹其性。陽變陰合,化中偏正有差,萬象成焉。
如於道經所謂“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乃陰陽歸極中也,偏正出萬象。五氣(氣):水、火、木、金、土。
四時(質):木、火、土、金、水。氣質並行,是生萬化也。
五行壹陰陽也,……:此明於生化之道,破五形相歸陰陽,陰陽非相即歸太極,極亦非,是則無極。五行之生也,各壹其性。
壹其性者是取定相而定之,故有以分之;所謂定相,即非定相,故得五行之周行也。第四節: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無極之真者,非動,非非動之體也。二五者,五氣、四時也。
二五之精者,精微稽極,感化之體也。妙,玄玄所成也。
通書之言‘幾’者,當謂於此。凝,凝滯,是成相體也。
乾坤、男女,分列《周易》上、下篇。序卦傳有以述焉,是明於此四者,非二也。
道,乃述於此圖上下通達之行也。故‘壹陰壹陽之謂道’,是明其行行之謂也。
第五節: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二氣者:乾坤,天地之氣也;男女,陰陽之氣也。
化生萬物之理,乃二氣變合之道也。生生之謂,乃各為陰陽、天地之效而變化也,是得無窮。
所謂天地、男女者,即非天地、男女,是謂天地、男女。第六虛節:上述五節,可列五行歟?下亦壹五節,其亦可列壹五行歟?存之。
下篇第壹節: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上篇言大象,此處究小宇也,形異理同。惟人者,自居故成萬執。
靈秀為人,得者可造化,可成歸。壹形壹神,神變形合。
善惡秉陰陽,萬事類萬物。感動者,‘非幡非風,仁者心動’也。
此可謂‘生生’。第二節: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人極類太極。
人極之先,不惟人得之。中正,何非中庸,法於無極。
仁義乃成生生之易, 法於陰陽。非動,非非動之體,有似於靜,故主靜焉。
天地、日月、四時、鬼神,聖人合之,成三之蘊也。調和之,盡象窮理。
此可謂之‘離明’。第三節: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
吉兇生大業。定吉兇者,明悖逆順成也,以之壹人性。
此可謂‘順逆’。第四節: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天地人三才立矣,行於大化。
言道者,乃以明道之所成與歸歟?!原始,還原本始。反終,返終也。
終始本壹,至矣。死生之說,歷死生修者知之,吾等不知也。
知之修練,謂之聖人。此謂‘修道’。
第五節: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大者達也。易者死生反類之變也。
本立而道生。斯,化道也。
其,通途。至,壹行也。
矣,止於至善。此謂‘無形’。
第六虛節:全書二百五十字,去壹自,二百四十九字。圖與書:形而上者謂道,形而下者謂器。
余續博註原圖本是“動陽”與“靜陰”,而。
8. 形容太極的詩句有哪些宋·白玉蟾 《題鶴林宮》王鄧諸公焉在哉,雲屏煙嶂鎖蒼苔。
大千國土無雙客,第壹洞天遊兩回。太極光陰忘甲子,九霄雲氣接蓬萊。
桑田海水今如許,勞得朝猿暮鶴哀。2.宋·白玉蟾 《泰定庵》太極函三性,千燈***壹光。
猿啼廬阜月,雁叫洞庭霜。 夜半冰生水,風前麝出囊。
吾師知個事,念念守中黃。3.現代·佚名 (詩歌類)學武先做人,忠厚為根本。
中華太極門,正氣滿乾坤。 4.現代·佚名 (詩歌類)多少辛苦夜,學練內家拳。
不為浮名累,但為太極玄。 5.現代·佚名 (詩歌類)太極歷史久,代代相承傳。
海外多迷醉,國人應自憐。形容太極拳的詞語、句子有哪些?柔中帶鋼、綿裏藏針、鋼柔並進、以柔克剛、輕靈圓活、松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雖變化萬端,而理為壹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靈頂勁,氣沈丹田。
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壹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
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秤準,活似車輪,偏沈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而。
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 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裏。
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