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如何寬以待人?

如何寬以待人?

寬以待人是道德修養水平較高的表現,所以被譽為待人之德。

歷史上,許多哲學家和詩人用哲學名言贊美寬以待人的道德行為,講述苛求他人的惡果。《莊子·耕桑初》說:“容不下他人者無親人,無親人者盡其才。”也就是說,不能包容別人的人會沒有親人,沒有親人的人會拋棄別人。唐代文學家韓愈在《殤》中說:“古代君子,對自己負責,也重周,輕待人。專註壹周,所以不要偷懶;輕約,故人樂善好施。”短短幾句話,就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道理說得明明白白。清代學者青雪說:“唯寬可容人,厚可容物。”在《神風》中,鄭板橋寫了壹句詩,“好苗也怕驚雷閃電,所以能被風扇好吹好”,激勵人們以寬容可親的態度對待他人,而不是過於強勢。寬容不是軟弱的代名詞,而是壹種道德、自信和力量的體現,所以人們稱贊“寬容是荊棘中生長的壹粒谷物。”

《尚書》中有句話叫“氣度大”。《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德載物”。荀子主張“君子德而容,知而容愚,知而容淺,髓而容雜”。能否包容他人,不僅是檢驗壹個人道德修養的尺度,也是關系到能否搞好人際關系、工作和家庭和諧的重要問題。寬以待人是完善人格的需要。如果壹個人能體諒他人,理解他人,不苛求他人,不算計他人,就會被認為是壹個對人友善,品德高尚的人;如果壹個人總是對別人要求很高,如果他不滿意,他就會報復心很強,會謾罵,這會降低他的人格檔次。

寬容是尊重的前提,寬容是為人處世之道,寬容是友好共處之法。寬容是壹種風格,也是壹種修養。寬容是力量的體現。海納百川,海納百川,君子坦蕩蕩。揮霍是小人,大度是君子,肚中泛舟是聖人。寬容可以贏得朋友,聚集力量,成就事業。

作為決策者,要能平等待人,能容忍不愉快的話,不愉快的事和人,不能容忍人,就談不上用人和團結人。從用人的角度來說遷就人,要摒棄壹切偏見,遷就看不順眼的人;要拋棄個人恩怨,包容反對自己的人,包括反對錯誤的人和反對正確的人,以及對自己有個人恩怨的人;平等包容的待人,包容有過錯的人。

漢高祖劉邦對自己的“團隊”非常滿意,善於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作用。他說:“我在策劃方面不如張亮;論帶兵打仗,我不如韓信;我在策劃糧草方面不如小何。但張亮、韓信、蕭何都可以為我所用。”三國時期,劉備的“團隊”也很耐人尋味:諸葛亮足智多謀,卻失去了自戀;關羽既英明神武,又狂妄自負;張飛勇猛無敵,但脾氣暴躁,桀驁不馴。這些人都不是很好的領導,但是劉備能很好的協調大家的關系,經常打勝仗。只有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才能大度包容多樣的人,才能團結各界人士同心協力,幹大事,成大事。

對與妳意見不同的人要寬容。作為決策者,不應該“壹言堂”或“以自我為中心”,而應該虛心聽取不同意見。特別是那些直接提出反對意見的同誌,不要抱有偏見,認為他們“帶刺”、“不聽話”、“與自己不符”,給他們穿小鞋。如果這樣做,往往會失去“聽全”的機會,把事情搞糟。需要註意的是,所謂的“異己”多是真心實意幫助領導,真心想做好工作的好員工。他們往往有“高見”和“高見”,如果能從善如流,為我所用,對他們的工作大有裨益。所以,對出言勸誡的下屬要大度包容,壹切從工作出發,不管他們對妳的態度如何。當妳的下屬冒犯妳的時候,妳要冷靜,控制自己的憤怒,不要把矛頭指向麥芒。

能包容比自己優秀的人。在管理崗位上,要克服嫉妒心理,允許別人比自己聰明,充分發揮比自己聰明的下屬的作用,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我們不能“在武大郎開店——不會有高人壹等的空間”。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領導不壹定事事都比下屬強。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千萬不要嫉妒自己的才華,打壓、排擠或攻擊,而要感到幸運和幸福。那麽妳就要有點“照顧蝸居”的精神,對賢下士謙恭有禮,選賢任能,羞於發問,充分利用強者的長處,把他的“高見”據為己有。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提高自己,還可以聚集所有人的智慧,使我們的工作豐富多彩。

能包容有缺點和不足的人。有句話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誰能完美無瑕?決策者要大度,包容別人的壹些缺點,該寬容的時候也要寬容。領導者要有這樣的氣度和技巧:在同壹個目標下,各種各樣的人都能包容,都能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容其所短。在這個前提下,他們會盡力幫助他們克服缺點。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齊心協力。

當然,寬以待人絕不是無原則的寬容。包容要講究原則,理解需要分寸。需要註意的是,寬容不是軟弱,理解不同於寬容。否則,決策者的慷慨不僅不會導致人們向善,反而會使人們肆無忌憚,甚至使人們變得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