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黃庭堅的《題子瞻枯木》
折沖儒墨陣堂堂,書入顏楊鴻雁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蘇軾擺出強大的陣勢,在儒家和墨家之間馳突縱橫。他的書法,可跟顏真卿、楊凝式同列並行。
在他的胸中,本有著高山深谷般的境界,所以能畫出老木盤屈在風霜之中的傲骨崢嶸。
註釋
1.子瞻:即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2.折沖:原意為折退敵方的戰車,即抵禦敵人。詩中有縱橫馳騁之意。
3.儒墨:儒家、墨家。
4.陣堂堂:陣勢強大。
5.顏楊:唐代顏真卿和五代楊凝式的並稱。顏真卿:唐代書法家,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名臣、書法家。楊凝式:字景度,號虛白,陜西華陰人。五代書法家。
6.元:本來,原先。
7.丘壑(hè):山水幽深之處,比喻深遠的意境。
8.蟠(pán):盤曲而伏。
創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詩人在史局任著作佐郎。春天,蘇軾知貢舉(主管考試),詩人做他的屬官。蘇軾這年曾在醣池寺壁畫了小山枯木,詩人作《題子瞻寺壁小山枯木》詩。蘇軾又作枯木,詩人於是又題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