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袁克文是袁世凱的次子,1890年8月生於朝鮮,其生母是朝鮮王室閔妃的妹妹。當時,袁世凱駐節朝鮮國,為金氏美貌所傾倒,苦心追求到手,便成了他的三姨太。

袁克文自幼聰慧無比,更兼有名師嚴修、方地山等人細心教導,古文化浸淫深厚,以致後來詩詞歌賦、書法繪畫樣樣精通,毫不含糊。

然而,這個有著混血兒的貴胄子弟,卻視帝王事業如草芥,活脫脫是壹個落拓不羈的文化人。

袁克文16歲開始正式作詩,其處女作就很見功力:

? 醉陟微翠頂,狂吟興正酣。

? 臨溪墜花石,尋徑越溪潭。

? 雲氣連千樹,鐘聲又壹庵。

? 蒼茫歸去晚,勝地此處探。

1915年12月,袁世凱準備稱帝,其手下獻媚,仿制英國宮廷流行式樣,給袁世凱子女各定制了壹套皇子服、公主服。試禮服這天,其他幾個皇子喜不自勝,紛紛穿上拍照留念,而袁克文卻攜愛姬跑到頤和園的昆明湖上泛舟去了,還寫下了七律二首,其中有句雲:“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真是壹詩成讖,83天後的袁世凱便在國人的唾罵聲中被迫取消了帝制,而後不到三個月便因病不治而駕鶴歸西了。

除了吟詩作賦,袁克文的書法也頗具大家風範,自成壹格。

當時,他寫字號稱“三絕”。壹是不伏在案上寫而是令侍者各提紙的壹端,懸腕而寫,筆力遒勁而不汙不破,觀者叫絕。二是抓巨筆書寫。他有壹支大筆,筆桿長約壹米五,筆頭有五十公分,把紙鋪在院裏,雙手抓筆站在紙上寫,筆大如椽,運筆如風。三是躺在床上仰寫,左手拿紙,右手拿筆,嘴裏叼煙,卻寫出壹手工整清秀的蠅頭小楷,紙面無汙。

袁克文的書法享譽京津,無論是上流社會還是市井坊間,都為能求得袁克文壹字為榮,而袁克文也總是有求必應。袁克文藏書成癖,為購書、帖不惜壹擲千金。

當年身為皇子之貴,在京城專門建有藏書樓。袁世凱壹死,袁克文流落上海,經濟大不如前,卻仍不改其嗜。大藏書家傅增湘說他:“久未見書,廠市殊寂寥,然袁豹岑以重價招之,恐此後難以他售矣。”只是有時候生計艱難,往往買了壹本,又賣壹本。

壹次,袁克文急需現款,竟將巨資購得、保存完好的無價之寶---宋刻本《唐女魚玄機詩》以1600元售出,急得老友傅增湘直跺腳。

值得玩味的是,過了壹段時間,袁克文居然花2000元大洋復將該書贖回送給了傅增湘,令傅驚詫不已,至為感佩。

有壹年,潮汕大風成災,死亡十幾萬,袁克文為了給災區捐錢,竟咬牙拋售了自己心愛的字帖—宋朝《蘭亭帖》,壹時傳為美談。

袁克文喜歡票戲,自號“寒雲主人”,經常下海與名家聯袂演出,當時四大名旦都曾與之合作,擅演劇目有《審頭刺湯》《群英會》等。因他有壹股書生氣,由他演來的醜角像湯勤、蔣幹等,別有滋味而為他人所難以企及。

袁克文不但能演,還精通戲劇理論,曾在當年的《遊戲世界》上開辟《寒雲說曲》專欄,其中某些見解相當精辟,至今仍被學唱昆曲者奉為圭臬。

1931年,袁克文身染猩紅熱不治身亡,年僅41歲。

後人賦詩嘆之:縱有才情究可哀,鬻文賣字下高臺。人生若戲鏘鏘迫,不見寒雲入相來。

前人吊南唐後主李煜有句雲:“做個詞人真絕代,可憐生在帝王家。”

嗟夫,袁克文又何嘗不是錯生在袁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