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作者:杜甫
原文:
重陽獨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於人既無分,
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
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
幹戈衰謝兩相催!
賞析:
此詩是大歷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詩人聯系兩年來客寓夔州的現實,抒寫自己九月九日重陽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藝術造詣,都遠在壹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聯表現了詩人濃烈的生活情趣。詩人在客中,重陽到來,壹時興致勃發,抱病登臺,獨酌杯酒,欣賞九秋佳色。詩人酷好飲酒、熱愛生活的情態,便在詩行中活現。
頷聯詩筆頓轉。重九飲酒賞菊,本是古代高士的傳統,可是詩人因病戒酒,雖抱病登臺,卻無分飲酒,遂也無心賞菊。於是詩人向菊花發號施令起來:菊花從此不須開!這壹帶著較強烈主觀情緒的詩句,妙趣神來,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證明詩人既喜飲酒,又愛賞菊。而詩人的任性使氣,顯然是他艱難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這壹聯,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對(亦即沈德潛所謂真假對),借竹葉青酒的竹葉二字與菊花相對,蕭散不為繩墨所窘(《詩人玉屑》),被稱為杜律的創格。菊花雖是實景,竹葉卻非真物,然而由於字面工整貼切,特別顯得新鮮別致,全聯遂成為歷來傳誦的名句。
頸聯進壹步寫詩人矚目遐思,因景傷情,牽動了萬千愁緒。詩人獨身飄泊異地,日落時分聽到壹聲聲黑猿的啼哭,不免淚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來,更容易觸發詩人思親懷鄉的感情。詩中用他鄉和故園的物候作對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詩人內心的隱秘:原來他對酒停杯,對花輟賞,並不只是由於病肺,更是因為鄉愁撩人啊!
尾聯以佳節思親作結,遙憐弟妹,寄托漂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來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嘆自己身遭戰亂,衰老多病。詩人壹邊詛咒幹戈象逼命似的接連發生,壹邊惋惜歲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對造成生活悲劇的根源──幹戈,發泄出更多的不滿情緒。這正是詩人傷時憂國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詩由因病戒酒,對花發慨,黑猿哀啼,白雁南來,引出思念故鄉,憶想弟妹的情懷,進而表現遭逢戰亂,衰老催人的感傷。結尾將詩的主題升華:詩人登高,不僅僅是思親,更多的是傷時,正所謂杜陵有句皆憂國。此詩全篇皆對,語言自然流轉,蒼勁有力,既有氣勢,更見性情。句句講詩律卻不著痕跡,很象在寫散文;直接發議論而結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寫景、敘事又能與詩人的憂思關合很緊。筆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頗能顯示出杜甫夔州時期七律詩的悲壯風格。
九日李白 九日
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
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譯文及註釋
今天雲彩飄飄,景色迥然,流水更綠,青山更明亮。
我手攜壹壺流霞酒,采擷壹朵黃菊花,欣賞這菊花淩霜不雕的品行。
這裏山石偏僻,松樹古遠,快樂的管弦樂隨風飄灑。
酒杯當明鏡照耀我歡樂容顏,獨自壹個人喝酒,自得其樂。
望著山月獨自起舞高歌,任帽兒被舞風吹落,卻不知道讓我懷念的朋友都在哪裏。
1、九日:農歷九月九日,俗稱重九,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所以這天又叫重陽節。
2、雲景好:景物好。
3、流霞:美酒名。
4、搴(qiān)菊:采取菊花。
5、寒榮:寒冷天氣開放的菊花,指菊花。
6、觴(shāng):古時的酒杯。
7、落帽:典出《晉書》,據載:大司馬桓溫曾和他的參軍孟嘉登高於龍山,孟嘉醉後,風吹落帽,自己卻沒有發覺,此舉在講究風度的魏晉時期,有傷大雅,孫盛作文嘲笑,孟嘉即興作答: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文辭優美,語驚四座。後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節,風度瀟灑之態。
8、空:徒然。
9、友生:朋友。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於唐肅宗至德元年(756)的九月九日在廬山登高飲酒時所作。重陽佳節秋高氣爽,在這登高飲菊花酒傳統節日中,詩人壹個人自娛自樂,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屢屢受挫的情景,寫下這首詩來感慨自己懷才不遇之余,也表達了他怡情自然的曠達的襟懷。
壹二句寫秋高氣爽,開篇寫令人賞心悅目的秋景。秋日的天空,遼闊高遠,壹碧如洗,朵朵白雲在藍天中飄浮,它們時而分開,時而連成壹片,時而像壹團團的棉球,時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濤,變幻不定,千姿百態;秋日的大地,明麗清爽。只見層疊的山峰松柏參天,波平浪靜的江水湧流不息,水光與山色交相輝映,構成壹幅美麗的圖畫。三四句寫飲菊花酒,在這天高氣爽的秋天裏,又逢重陽佳節,詩人攜壺登山,開懷暢飲,而且邊飲酒邊賞菊。泛寒榮,壹方面表現了秋菊的姿色,另壹方面有詩人懷才不遇的傷感。
地遠松石古四句,生動地刻畫了詩人賞秋時的見聞和感受。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處,松柏蔥蘢,怪石嶙峋,陣陣微風吹來,響起松濤清越高雅的音韻,有如弦管齊鳴奏出的悅耳的樂聲。佳節美景令詩人陶醉,禁不住舉杯照歡顏,杯中映出自身的笑容。還自傾三字表現了詩人悠然自樂,興趣盎然的神態。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尾句由寫景轉為抒情。詩人獨自壹人飲酒賞秋,眼前的景色雖然美不勝收,可是孑然壹身的孤獨感無法排解,因而酩酊大醉,以至落帽,狂放高歌中充滿了思念故交之情。
詩人獨自壹人重陽登高,通過對自己所見和所感的描寫,表達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懷才不遇的感慨,最後高歌獨酌,抒發怡情自然的曠叠的襟懷。
九月九日·九日重陽節
崔善為 九月九日九日重陽節
九日重陽節,三秋季月殘。
菊花催晚氣,萸房辟早寒。
霜濃鷹擊遠,霧重雁飛難。
誰憶龍山外,蕭條邊興闌。
譯文及註釋
農歷九月初九,中國傳統的重陽節,人們用登高、賞菊花、插茱萸等活動表示慶祝。九月已是季秋之月,百花已經雕殘。晚秋的寒氣催落菊花雕零,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自己身處蕭條冷落的龍山邊關,全無喜慶之意。
賞析
崔善為,貝州武城人也。祖颙,後魏員外散騎侍郎。父權會,齊丞相府參軍事。善為好學,兼善天文算歷,明達時務。弱冠州舉,授文林郎。屬隋文帝營仁壽宮,善為領丁匠五百人。右仆射楊素為總監,巡至善為之所,索簿點人,善為手持簿暗唱之,五百人壹無差失,素大驚。自是有四方疑獄,多使善為推按,無不妙盡其理。
詩題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中國傳統的重陽節,人們用登高、賞菊花、插茱萸等活動表示慶祝。傳統上秋季分為孟秋、仲秋、季秋,分別對應農歷七八九這三個月,九月已是季秋之月,百花已經雕殘。頷聯菊花催晚氣,萸房辟早寒,寫晚秋的寒氣催落菊花雕零,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古詩寫重陽節,多表達歡慶之意,而這首詩的尾聯,想到自己身處蕭條冷落的龍山邊關,全無喜慶之意。
九日登山李白 九日登山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湧琴高,白龜道馮夷。靈仙如仿佛,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後登此臺,願言長相思。
譯文及註釋
陶淵明寫了《歸去來》,表明不追逐俗世的高誌。因為沒有酒喝了,所以就到州牧那裏去喝酒。於是就想象著和陶淵明壹起壹邊觀賞菊花壹邊飲酒。我此時的心情不好,白白辜負了重陽佳節。能得到題輿這樣的待遇是怎樣的俊傑才能有的啊!我自認為自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就想幹脆隱居在城南算了。在山上建壹座小房子,下面可以看到宛溪。整日可以聽到笛聲、琴聲,這是多麽自在啊。我以為即使是皇親國戚也不能有這樣的享受。琴高乘著紅鯉魚躍出水面,仙龜為河伯引路,這是像神仙壹樣的生活。
1、《晉書》:陶潛為彭澤令,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即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兮辭》。刺史王弘以元熙中臨州,甚欽遲之。後自造焉,潛稱疾不見,既而語人曰: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閑,幸非潔誌慕聲,豈敢以王公紆軫為榮耶!弘每令人候之,密知當往廬山,乃遣其故人龐通之等賫酒,先於半道要之。潛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進,弘乃出與相聞,遂歡宴窮日。弘後欲見,輒於林澤問候之,至於酒米乏絕,亦時相贍。
2、《藝文類聚》:《續晉陽秋》曰: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之,望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3、、重陽:《夢梁錄》: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號曰重陽。
4、《北堂書鈔》:謝承《後漢書》曰:周景為豫州刺史,辟陳蕃為別駕,下就,景題別駕輿曰陳仲舉座也,不復更辟,蕃惶懼,起視職。
響山:《方輿勝覽》:響山在宣城縣南五裏。
5、《壹統誌》:響山,在寧國府城南五裏,下俯宛溪。權德輿記:響山,兩崖聳峙,蒼翠對起,其 南得響潭焉,清泚可鑒,瀠洄澄淡。
霜絲,樂器上弦也。
6、《韻會》:胄,裔也,系也,嗣也。
7、琴高:《列仙傳》: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遊冀州、涿郡之間。二百余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弟子期日,皆潔齋待於水旁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旦有萬人觀之。留壹月余,復入水去。
8、《山海經》: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兩龍。郭璞註:冰夷,馮夷也。
9、《淮南》雲馮夷得道,以潛大川,即河伯也。《穆天子傳》所謂河伯無夷者,《竹書》作馮夷,字或作冰也。
10、《河圖括地象》:馮夷恒乘雲車,駕兩龍。白龜,事未詳。
11、《楚辭河伯》雲:乘白黿兮逐文魚,氣汝遊兮河之渚。白龜殆白黿之訛歟?
12、酹:《廣韻》:酹,以酒沃地也。
13、木華《海賦》:波如連山。太白本其語而倒用之,謂連山似驚波,遂成奇語。
14、謝朓詩:合沓與雲齊。呂向註:合沓,高貌。
15、《說文》:酩酊,醉也。
16、盧照鄰詩:客散同秋葉,人亡似夜川。
17、《晉書》:孟嘉為征西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僚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以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
18、九日: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19、陶淵明: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賞析
天寶十二載(753)重陽日作於宣城。清人王琦雲:玩詩意,當是偕壹宗室為宣城別駕者,於九日登其所新築之臺而作,詩題應有缺文。所言似是。另有《宣城九日聞崔四侍禦與宇文太守遊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贈崔侍禦二首》,與此詩情景相接 。全詩體現李白壯誌難酬,感慨實事,又仍有遠大理想,遠大抱負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