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三十六芙蓉,浴罷湯泉曳短筇。
仙樂疑聞緱嶺鶴,缽盂欲豢鼎湖龍。
迷漫雲氣皆成海,穿穴峰頭半是松。
始信到來仍不信,天工理外若為容。
2、遊黃山[宋代] 朱彥三十六峰高插天,瑤臺瓊宇貯神仙。
嵩陽若與黃山並,猶欠靈砂壹道泉。
3、登樓望黃山[宋代] 徐師黃山樓上望黃山,水石雲霞未得攀。
三十六峰應笑我,紛紛塵事幾時間。
4、黃山道中[明代] 鄭琰微霜風物色淒淒,路入黃山是五溪。
帝子不歸汾水上,行人愁過穆陵西。
荒原曉露銅駝泣,古驛秋風鐵馬嘶。
獨客傷神家萬裏,斜陽征雁楚天低。
5、遊黃山[宋代] 石應孫山川形勝雄江東,九華輝映天都峰。
傳聞早已湯胸臆,恨不插翼長相從。
朅來隨牒官秋浦,城郭奔馳厭塵土。
絜家捧檄過臨城,偷閑兩作煙霞主。
黃山登鑒原無由,何期易地太平遊。
清池軒害日舒麗,突兀樓觀撐深幽。
憑高徙倚敞心目,絕壁半天橫碧玉。
回溪千裏指顧間,螺髻分明三十六。
壯懷高向紫霄懸,俯視培樓真壹拳。
古今秀色餐不盡,筆端收拾生去煙。
萍蹤倘未逐流水,古剎相望二三裏。
暇時風月得交遊,鷗鷺同眠勿驚起。
6、黃山松歌[清代] 張婁我聞黃山有雲海,彌漫澒洞天下奇。
中有老松壽千歲,紛拿爪鬣揚之而。
雲開每露松影出,風濤勃郁排嵚巇。
高頂盤空跳蒼鼠,低枝覆土垂修蛇。
聞之軒轅曾駐此,鸞驂鶴馭雲中隨。
壹朝餌丹拔宅去,遺薪往往成虬枝。
舊事荒唐不可考,仙根自有神靈司。
青羊白鹿繞其下,或眠豐草或銜芝。
泰山徂徠亦奇古,若為遙映等孫兒。
何時得與浮丘約,倚巖就石結茅茨。
氣清天朗萬籟寂,拍肩壹笑陳圍棋。
7、題黃山送別圖[宋代] 焦煥炎我家黃山隅,不識黃山面。
不自到黃山,見圖如不見。
如何黃山客,又別黃山去。
落日晚煙昏,黃山在何處。
黃山有湯泉,可以洗滌塵世緣。
黃山有瑤草,可以餌之長不老。
黃山有神丹,得之可以超塵寰。
胡為別卻黃山去,只把生綃寫空翠。
8、曉過黃山書所見[明代] 易恒海門日出破江昏,潮入中流砥柱分。
白石不消千古雪,亂鷗忽起半沙雲。
香粳紅粟來吳餉,犀甲戈船到水軍。
最是黃山風水闊,莫教吹笛惱龍君。
9、黃山壹首[明代] 黃省曾洞壑容丘宅,靈源曹阮家。
辟巖皆玉府,流水亦丹砂。
五色雲方吐,千年樹乃花。
仙蹤何處覓,徒挹紫城霞。
10、夢遊黃山吟[明代] 孫壹元朝看黃山圖,暮夢黃山行。
手捫天都月,壹笑雲煙橫。
丈人眉如霜,采秀忻相迎。
酌我以石髓,遺我以瓊英。
泠然跨黃鵠,更欲遊空明。
群峰忽不見,壹舉還自驚。
覺來發長嘆,半窗松雨鳴。
11、黃山[明代] 文彭江激寒濤殷曉雷,黃山門下海潮回。
清秋白晝蛟龍舞,翠壁丹崖錦繡開。
縹緲樓臺依日月,虛無雲氣接蓬萊。
天風何處飛黃鶴,笑指王喬歸去來。
12、黃山之歌[近現代] 巨贊匡廬三疊飛千尺,泰岱初陽旋火輪。
未若黃山天削就,群峰壹壹展奇珍。
天都壁立冰川擦,探海松疑捫北辰。
皴法多般看不盡,始知畫筆出天真。
玉屏壹夜狂風雨,雲海茫茫彌寰宇。
塵世風波壹望平,心超物外忘今古。
蓮花閱盡仙桃開,天海從知即玄圃。
歷盡崎嶇見平疇,我思於此構堂廡。
幽深西海極嵯岈,怪石奇峰映晚霞。
北海巍峨花生筆,清涼臺上趣無涯。
皮蓬峰擁胸懷壯,雲谷流清茶味嘉。
浴罷溫泉消積累,玆遊我欲向人誇。
13、黃山小詩之壹[近現代] 老舍天都奇偉海雲幽,蓮蕊蓮花高入秋。
欲識黃山真面目,風華半在玉屏樓。
14、詠黃山[近現代] 老舍人間多少佳山水,獨許黃山勝太華。
雲海波瀾峰作島,天風來去雨飛花。
千重煙樹蟬聲翠,薄暮晴嵐鳥語霞。
怪石奇松詩意裏,溪頭吟罷飲丹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