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是古人消暑時的活動的詩句是賜冰滿碗沈朱實。
“賜冰滿碗沈朱實”出自唐代劉禹錫的《劉駙馬水亭避暑》,意為炎炎夏日,主人將冰塊滿碗,碗底泛起朱紅色的倒影。妳能想象那夏日清涼的畫面嗎?古人的消暑方式,既充滿了生活智慧,又富有詩意。他們在炎炎夏日,沈醉於冰塊朱影,別有壹番風味。
古人消暑方式
古人避暑有很多妙招,常見的如搖扇子納涼,擺放冰塊在屋裏,宮廷裏修建涼屋,利用洞穴納涼,用瓷枕睡覺等;而且古時也有壹些冷飲可供食用;某些朝代的人穿著也很清涼奔放;古時也會食用藥茶解熱。
搖扇子納涼
以前的老百姓主要是靠扇子來降溫,扇子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制成的扇子,搖起來也輕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寫詩作畫,還真有些情趣。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
搖扇是壹種需要手指、腕和肩部關節、肌肉協調配合的上肢運動。盛夏時節,老年人經常搖扇納涼,正是鍛煉上肢、關節、肌肉的好機會。老年人夏日搖扇應有意識地多用左手,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生。
避暑冰塊
低碳環保古代沒有電冰箱,古人就用冰窖來貯存冰塊。根據現代考古發現,最早的冰窖出現在周代。當然,這種奢侈豪華的“電冰箱”只有官府才有,普通百姓是無法享受的。
壹般來說,官府在頭年冬天大量貯藏天然冰雪於冰窖中,第二年夏天到來時,便從冰窖中取出冰塊或者白雪,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雪在融化時不斷散發涼氣,其制冷效果絲毫不遜色於今天的空調,而且不消耗能源,不汙染環境。
到明清時期,這種用冰塊避暑的方式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每到盛夏時,官民都會大量用冰:“取壹桶冰,鑿孔置於地,涼風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