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贈去婢》
作者:唐代崔郊
原文: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壹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譯文:
公子王孫整天追逐妳身後輕塵,妳卻如同綠珠淚水濕透了羅巾。
壹旦嫁到豪門就像是深陷大海,從今後昔日情郎也變成陌生人。
2、《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作者:唐代張籍
原文: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譯文:
妳明知我已經有了丈夫,還偏要送給我壹對明珠。我心中感激妳情意纏綿,把明珠系在我紅羅短衫。我家的高樓就連著皇家的花園,我丈夫拿著長戟在皇宮裏值班。
雖然知道妳是真心朗朗無遮掩,但我已發誓與丈夫生死***患難。歸還妳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遇到妳在我未嫁之前。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及鑒賞:
1、《贈去婢》
根據範攄《雲溪友議》及《全唐詩話》等記載: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壹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後卻被賣給顯貴於頔。
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在壹個寒食節,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去婢》。
此詩首句通過對“公子王孫”爭相追求的描寫突出女子的美貌,次句以“垂淚滴羅巾”的細節表現出女子深沈的痛苦,三、四兩句說女子壹進權勢之門便視自己為陌路之人。
全詩高度概括地寫出詩人所愛者被劫奪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社會因門第懸殊而造成的愛情悲劇,寓意頗深,表現手法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2、《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李師道是當時藩鎮之壹的平盧淄青節度使,又冠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其勢炙手可熱。中唐以後,藩鎮割據,用各種手段,勾結、拉攏文人和中央官吏。
而壹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們,韓愈曾作《送董邵南序》壹文婉轉地加以勸阻。張籍是韓門大弟子,他的主張維護國家統壹、反對藩鎮割據分裂的立場壹如其師。因此不為所動。這首詩便是壹首為拒絕李師道的收買而寫的名作。
此詩具有雙層面的內涵,在文字層面上,描寫了壹位忠於丈夫的妻子,經過思想鬥爭後終於拒絕了壹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婦道;
在喻義層面上,表達了作者忠於朝廷、不被藩鎮高官拉攏、收買的決心。全詩以比興手法委婉地表明態度,語言上極富民歌風味,對人物刻畫細膩傳神,為唐詩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