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妓女也愛國的詩句如下:
唐代詩人杜牧寫過壹句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說的是妓女沒有甚麽愛國的觀點,眼中只盯著錢。
然而,在中國汗青上,卻有壹名妓女:當國度危難之際,傾其所有,支助國度,慰勞前列將士;當金國狗賊企圖她的美色,要她侍後時,她決不辱身,為國自盡而亡。在中國漫長的汗青長河中唯此壹例,她就是北宋名妓李師師。
淒切的童年
李師師是北宋國都汴京東二廂永慶坊染匠王寅的女兒。王寅的老婆生下這個女兒就去世了。王寅家道也不算余裕,只能用米湯代乳來餵養這個孩子,使孩子存活下來,孩子歷來沒有哭過。那時的汴京有如許壹個民風,怙恃若喜歡初生的孩子,必定要將孩子舍身梵宇。
王寅很是喜歡這個女兒,遂將孩子舍身寶光寺。孩子那時方才會哭,壹個老衲逗著孩子說:“這是甚麽處所,妳也來了?”孩子不知為何,竟哇哇哭了起來,老衲摸摸孩子的頭,就不哭了。王寅見狀,心中暗自慶幸本身的孩子是真實的空門後輩。那時,空門門生壹般被稱作“師”,王寅爽性就給孩子取名“師師”。
師師四歲的時辰,禍從天降,她父親王寅因罪被捕,去世於獄中,師師今後無家可回,成為了狐兒,四周壹名倡寮龜婆李姥見她長患上水靈,便將她收養,教她學唱歌、舞蹈以及琴、棋、書、畫。師師素性聰明穎慧,壹學就會。她自譜的曲子,經常令那些樂工也自愧不如。
《蘭陵王·柳陰直》
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來歲去,應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壹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淒惻,恨堆積。
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