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花影的詩句

有關花影的詩句

1. 關於花影的詩句

關於花影的詩句 1. 花影的詩意

宋代蘇軾所作的《花影》全詩的詩意是:亭臺上的花影壹層又壹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怎麽掃走呢?傍晚太陽下山時,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了。

這是壹首詠物詩,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全詩原文如下: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全詩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為了傳達詩人內心的感情變化。

詩人巧妙地將自己內心的感情變化寓於花影的倏忽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擴展資料 這首詩自始至終著眼於壹個“變”字,寫影的變化中表現出光的變化,寫光的變化中表現出影的變化。

第壹句中“上瑤臺”,這是寫影的動,隱含著光的動。為什麽用“上”,不用“下”,因為紅日逐漸西沈了。

第二句“掃不開”寫影的不動,間接地表現了光的不動。光不動影亦不動,所以憑妳橫掃豎掃總是“掃不開”的。

三四兩句,壹“收”壹“送”是寫光的變化,由此引出壹“去”壹“來”影的變化。花影本是靜態的,詩人抓住了光與影的相互關系,著力表現了花影動與靜,去與來的變化,從而使詩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動態美。

通過寫花影的變化,也表現出詩人內心的感情變化。“上瑤臺”寫花影移動,已含有鄙視花影之意;“掃不開”寫花影難除,更明現憎惡花影之情;“收拾去”寫花影消失,大有慶幸之感;“送將來”寫花影再現,又發無奈之嘆。

此詩喻義深遠,作者喜歡禪,這首詩中也頗有禪意,其中有著壹種非常復雜的感情。常言道:“如影隨形。”

有形就有影,有因就有果,世間的種種瑣事,正像花影壹樣縈繞在花前,揮不盡,拋不去,只要有日月輪回,只要還停留在這世上,妳就躲不開、趕不走這永遠跟著妳的影子,不管妳喜不喜歡它。

2. 花影古詩的意思

花影

宋代: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譯文:

亭臺上的花影壹層又壹層,幾次叫仆人去清掃都掃不掉。

傍晚太陽下山花影剛剛消失,可是月亮升起,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了。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創作於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在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後,蘇軾創作的壹首詩。該詩表面上寫花影,實際上是影射王安石,對王安石新政的不滿。

這是壹首詠物詩,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全詩自始至終著眼於壹個“變”字,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感情變化。

詩人巧妙將自己內心的感情變化寓於花影的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意在言外的含蓄美。全詩構思巧妙含蓄,比喻新穎貼切,語言也通俗易懂。

蘇軾壹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

3. 蘇軾寫的花影這首詩的詩意

[譯文]亭臺上的花影壹層又壹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怎麽能掃走呢?傍晚太陽下山時,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了。

賞析

花影本來很美,為什麽詩人這樣厭惡它呢?原來詩人是用諷喻的手法,將重重疊疊的花影比作朝廷中盤踞高位的小人,正直的朝臣無論怎樣努力,也把他們清除不掉,去了壹批,又上來壹批。詩篇反映了詩人嫉惡如仇的態度,而又流露出壹種無可奈何的情緒。全詩構思巧妙含蓄,比喻新穎貼切,語言也通俗易懂。

此詩甚為隱諱,暗喻小人高位,拂之不去。太陽落猶神宗崩,小人俱貶謫;明月升指改朝換代,小人不窮。

4. 蘇軾的花影詩意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將來。譯文亭臺上的花影壹層又壹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怎麽掃走呢?傍晚太陽下山時,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了。

賞析《花影》,初讀這首詩,妳會認為這是壹首詠物詩,明白通俗;細細琢磨,才知是壹首政治抒情詩,含蓄隱晦。原來是蘇軾在慨嘆他的政敵即那些所謂"熙豐小人",他們在宋神宗死去、哲宗即位、高太後臨朝時,全被貶謫(剛被太陽收拾去);而到高太後死去、哲宗親政時,又全被起用了(又教明月送將來)。

這是蘇軾壹首用以抒發政敵被起用的憤懣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