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讀黑塞作品有感

讀黑塞作品有感

“壹個詩人用舞步般的節奏寫下詩句贊美生命的壯麗和恐怖,壹個音樂家把詩句視為純粹的現實而鳴響在自己的音樂中,都是光明傳播者,都是為世界增添喜悅和快樂的人,即或這位詩人、這位音樂家總是先引領我們穿越眼淚和痛苦的緊張天地。那位用詩句愉悅我們的詩人也許是個悲傷的孤獨者,而那位音樂家也許是位性情憂郁的夢想家,然而他的作品裏卻依舊蘊含著神仙和星星的快樂。他用作品帶給我們的,不是他的憂郁、痛苦或者恐懼,而是壹滴純正的光明,壹滴永恒的快樂。”

——赫爾曼?黑塞

我必須把這段話置於我的筆記之上,當我第壹次在《玻璃球遊戲》中讀到這段話時我便堅定了這壹想法,盡管之後我也閱讀到更多來自這位偉大的詩人、作家筆下的更直觸我心靈,更讓我受益匪淺的經典話語。

與其說是在閱讀黑塞的作品,不如說是進行精神的洗禮,或者說是體驗多重人生——文學作品的復數形式——這也是我認為文學作品的重要意義之壹,在這幾個月中,我多次向多位朋友提過我對這位作家的崇敬與喜愛,我向來是位比較遲鈍的讀者,然而黑塞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使我掙脫了這種遲鈍,所以我選擇寫下這篇讀書筆記,同時也自我剖析黑塞作品究竟對這壹階段的我帶來了哪種沖擊。

善者

“我知道我口袋裏裝著成千上百個生活遊戲的棋子,震驚地預感到這場遊戲的意義,我準備再次開始這場遊戲,再嘗壹次它的痛苦,再壹次為它的荒謬無稽而戰栗,再次並且不斷地遊歷我內心的地獄。”

? ——《荒原狼》

? “孤獨”和“避世”幾乎是我閱讀過的黑塞作品裏必不可少的兩種元素,而且貫穿了黑塞人生作品的始終,但這兩種元素並非是黑塞的專屬,這種“孤獨”和“避世”元素在某種程度上便是靈與肉的掙紮,精神潔凈與墮落世俗沖突的體現,是種兩極沖突。提到這種沖突為主題的小說實在不少,“靈與肉的沖突”幾乎就像“愛情”壹樣也是小說永恒的話題,而我更喜愛黑塞作品的原因是他的光明性,是他區別於壹些“孤獨者”無法走出困境而最終走向自我毀滅的結局。黑塞曾遭遇過精神創傷,而在他經歷了壹次又壹次與魔鬼的殊死搏鬥後,他寫出的是“不認識惡魔與鬼怪,不與它們進行持久的鬥爭,便不存在什麽高尚和可敬的生活。”,歷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黑塞享壽85歲,他用自己的文學素養、才華、豐富的閱歷及思想所創造出的非同壹般的魔術,以交流式的手法,層層剝開讀者我的內心,將我推入地獄後又在危難之際伸出援手,拯救我於自我創造的危難中,最終使我達到與世俗地獄的和解。有讀者說黑塞作品用力過猛,而我恰恰認為這種猛烈沖擊後的清醒,“悟道”才是最真實痛快和透徹的。當我意識到我的感悟與黑塞的初衷壹致時,我無疑是極度喜悅的,這便是文首的文字必然存在於此的原因,同時,這也是我所認為的壹位歷經過內心疾苦的作家最本質又最偉大的善。

“我很願意是愛國者,但首先是‘人’,倘若兩者不能得兼,那麽我永遠選擇‘人’。”

? 提到黑塞的“善”我必然要提及他的人道主義及反戰思想。黑塞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戰俘或流亡學者都提供了壹定的支持,黑塞並非是壹位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隱士,相反,二戰期間他寫了大量反戰文章,公然違背德國當局的政見。我在這思索過“國”與“人”的關系,但其本質必然結合歷史去看待,而我認為以德國當時的處境,黑塞選擇“人”並非懦弱自私的表現,相反必然是種人道主義的善。

智者

黑塞是位詩人、作家,還是畫家和音樂、歷史研究者,藝術總是相通的。音樂是黑塞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黑塞在玻璃球遊戲裏引用了《呂氏春秋》中論述音樂的章節來表達對音樂的壹個態度。本想單獨為黑塞和中國文化分出壹個段落,既然提了就順著往下寫吧。黑塞的作品在我眼裏是十分獨特的,他區別於壹般西方文學,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黑塞深受東方文化的影響,而其中他又最喜愛中國文化,雖然他從未到過中國。黑塞對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類似於“儒”“道”等思想的研究壹定勝於當今許多國人,當然包括我。黑塞在他所處的年代,將中國文化視為拯救德國精神危機的良方,我認為是極其特殊的壹件事情。巧妙的是,也許也因為深受中華文化影響,黑塞的作品散發出了異樣的芬芳,而這樣的芬芳又變成了誘餌,將我引進了德國文學和歷史的大門,甚至是整個西方的文史哲與心理學的大門。

“雙極性”

“雙極性”是黑塞作品的壹大特點,“道德與人性”、“理性與感性”,“世俗”與“個人”,“責任”與“自我”等等,我敬佩的並非黑塞將這些問題拋出來,並以文學作品的形式加以闡釋,而是我認為黑塞在貫穿他人生始終的作品中,真正做到了兩極的融合、統壹。在我所閱讀的很多作品中(當然我也沒讀過多少作品),作者往往會在作品中不加掩飾地透露出對桃花源似的隱居生活的向往,而黑塞在《玻璃球遊戲》中索性大膽創造壹個類烏托邦的純凈精神境界,可最終這種精神孤獨主義必然要和諧融於世俗社會,甚至服務於世俗社會。由《悉達多》的歸隱到荒原狼的掙紮再到《玻璃球遊戲》的踏入世俗,這是波浪形的樂章,初起高潮再緩緩落下,這是自我精神剖析後,在精神世界與世俗世界達成的和解,而這和解故事,是壹位智者在他的飽經精神苦難後向世人緩緩道出的處世及自我解脫的寶典。

“副刊文學”

? 之所以提及黑塞思想中“副刊文學”這壹概念,是因為我認為這壹概念放到當今時代乃至未來仍然受用,甚至是個不可消滅的趨勢。我理解的黑塞在《玻璃球遊戲》中提及的“副刊文學”是他對自己所處時代文學狀況的壹個思考,用他敏銳的洞察力及深邃的思想對自己所處時代現狀的觀察,當然他對“副刊文學”的思考無疑也引起了我對“快餐文化”的思考。

包容性

“在向妳們的喜慶的聚會致以誠摯尊敬的問候的時候,我想首先為不能親自前來做客,不能向妳們致意和致謝而表達我的遺憾之情。我的健康始終是脆弱的,自從1933年以來,多年的痛苦使我長期處於衰弱狀態,毀滅了我壹生的工作,並壹再使我負上了沈重責任的重壓。但是我的精神並沒有被打碎,我感到我與妳們息息相關,與給諾貝爾基金會帶來的靈感和思想息息相關,那思想就是,精神是國際的,是超民族的,精神不應該為戰爭服務,而是應該為和平與和解服務。

然而,我的理想並不是要把民族特色搞得模糊不清。那樣會引向壹種精神壹致的人性。相反,我但願所有迥然不同的形體和色彩在我們這個可愛的地球上萬壽無疆。存在著這麽多的種族、民族、語言、眾多而又不同的見解,這是多麽美妙的事啊……”

? 上述引自黑塞的諾貝爾獎致辭,這僅是我認為較能代表黑塞包容性的微小的壹段話,關於文化包容性的話語在黑塞作品中俯拾即是,無論是在文化還是宗教上,包容性都是其作品壹大特征。我想這種包容性應當也是黑塞作品至今不朽的壹個重要原因,至少我本人深受這種包容性感染,同時黑塞對不同文化的研究也引領著我,於我而言,黑塞起了文化橋梁的作用(或許他自己都未曾料想過)。同時,我依舊認為黑塞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壹位富有靈魂的教育家(不展開)。

? 這些感想只是我為自己兩個月來閱讀黑塞作品而產生的澎湃心理所作的壹個交代,這兩個小時敲出的三千多字筆記誠然無法表達出我閱讀這些作品感受到的沖擊,這是壹篇針對黑塞的筆記而非針對某部作品的讀書筆記。這也只是我閱讀黑塞作品的壹個開始,未來或許我還會對自己當下僅接觸到表皮的見解感到十分羞愧。同時,我也想指出這些作品中重復的雙極對立再趨於融合的模式或許也容易讓人審美疲勞,但不妨礙我喜愛黑塞作品的風格,無論是《荒原狼》中直擊靈魂質問式的,還是《溫泉療養客》中帶有思辨又略微幽默的自白,亦或是《玻璃球遊戲》中如同壹位老者講故事般那種娓娓道來的風格,雖然這種議論大於情節的方式也許往往不合另壹部分人的胃口。

? 我本是極其看重小說情節的讀者,然而在閱讀黑塞作品時我可以全然不顧情節,而在於言語中的精神交流,甚至於對其中的哲學及思想性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托爾斯泰的作品最早讓我深刻感受到文史哲與宗教學說融合在壹起的美妙,而現在黑塞作品無疑又加深了這壹程度。

? 很多作品對我而言僅以各式的個人感悟告知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麽,而黑塞作品對我而言更多是套“方法論”,當然我承認我必然在不合適的人生階段錯誤閱讀過壹些偉大的作品以至於未能充分理解其內在,但我感激我在合適的時段遇上了黑塞的作品,無論這“方法論”未來是否仍然對我產生影響。

——20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