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深山裏的6口之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被發現時有沒有戶口 ?

深山裏的6口之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被發現時有沒有戶口 ?

隱士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眾人心中隱士的生活應是如陶淵明先生詩中所寫的壹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四時變化而潛心隱修。

即使是現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也會有許多人向往著成為隱居山林的隱士,雲南大山深處的壹家人如今便過著依山傍水房樹間的“歸隱”生活,長期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致在他們在剛被發現時,六口人還沒有登記戶口。

大山深處的“隱居者”

在雲南省安寧市與玉溪市的交界處的壹片原始森林中,生活著潘至仙壹家六口。不同於那些為尋求內心安寧而遠涉深山修行的隱士,他們壹家是無奈不得不生活在大山之中。

壹群大學誌願者在壹次野外公益活動過程中,無意中進入了這片原始森林,意外發現了與世隔絕的潘至仙壹家。據誌願者們了解,潘至仙的丈夫在年輕時便溺水身亡了,她便獨自帶著5個子女生活。

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多年來生活的重擔完全壓在了這位年輕母親身上,歲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明顯的痕跡,多年的操勞積勞成疾,深山中又沒有基本的醫療設施,潘至仙的病情無法得到醫治。

面對外來的誌願者們,壹家人雖然有些不適應,但仍然熱情的招待了他們,潘至仙下廚為誌願者們準備了壹桌的菜,菜是自己種的,營養無公害,而僅有的肉是這家人過年才可以吃的菜,但他們還是選擇用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

他們因為遠離繁雜的社會,骨子裏便帶著壹份淳樸與真誠,他們質樸的言行讓我們看到大山中的這家人的坦率與平實。

守望深山的生活

“歸隱山林欲窺月 無風無月也無妳”,詩句中滿滿的文藝範,是大多當代人對深山中生活的設想。亦或是如美食創作者李子柒般的詩意田園生活。在鄉野山澗之間,在春風秋涼的輪替之中,表現生活的本真。這樣唯美的鏡頭下的生活令都市中的人們心馳向往,但奈何真實的深山生活並非如此。

潘至仙壹家久居深山,遠離現代社會,母親久病纏身但無從救治,面對外人善意關心時,幾個孩子臉上是樸實的笑臉,但卻難擋他們因營養不良而造成的面黃肌瘦。兩個女孩子正值豆蔻年華,自然也有愛美之心,但她們身上的衣服破舊不堪,只能從款式依稀辨認出這是現代的服裝。

當誌願者進入潘至仙的家中時,眼前的壹切令眾人為之震驚,簡陋的房子是由木頭搭建起來的,而經過多年風吹雨淋這座小木屋也因為年久失修早已搖搖欲墜。屋中的家具也都是壹家人用木板制作的,除了幾個裝東西的箱子,別無他物。

而誌願者們的那次意外闖入是他們多年來第壹次接觸外人,他們附近並無其他人家,據了解他們還並沒戶口,對外界的壹切也未可知。使人頓生壹種“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之感。

潘至仙壹家在這片世外“桃花源”中度過半生,兒子們在外種田耕地,兩個女兒平時做壹些縫補針線活,好似古代小農經濟下的男耕女織,但在現實中的壹家人生活卻並不似桃花源中人那般豐衣足食,悠然自得。

眾人援手下的“回歸”

這樣隱居深山的壹家人被外界所知,眾人在感嘆他們長達幾十年的隱居生活的同時也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兩個女兒穿上了捐獻來的衣服,鏡頭下的兩個女孩有了現代氣息。小女兒也在外界幫助下,進入學校學習,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試著與同學們溝通交流,相信她的未來也會因此而改變的。

當地政府在得知深山中生活著潘至仙壹家,而後便為他們在家附近修建了壹條公路,方便了他們與外界的溝通。這條路不僅是為他們壹家打開了通向外界社會的門,更是為他們打破了與外界的隔閡,現代世界的文明與科技也會慢慢進入他們的生活的。

面對如今的改變,潘至仙壹家帶著誠摯的笑容向外界對他們進行幫助的好心人表示感謝,當誌願者們再壹次拜訪這壹家人時,眼前的人衣著雖然不算新但幹凈整潔,看得出他們的家也經過了加固維修。平時,兒子們便在山中采蘑菇、采藥,孩子們盡力照顧母親的身體。

壹切都在悄然的改變,但從未改變的是這壹家人的淳樸與善良,他們從未學習過知識,與外人交流時會木訥會害羞,但他們會用最溫和的語氣回答妳的問題。在這個喧囂的社會中,他們壹家人自然的臉龐上是從未被汙染過的笑容,壹切都是那麽的難得可貴!

空谷幽蘭暗自香

獨處高峰上,白雲去復還。群山擁足下,嵐霧出岫間。坐觀天地闊,靜聽古今閑。天真亦無妄,明暗落山前。

潘至仙壹家人獨居深山,身邊無壹親朋摯友,這在當今社會看起來是十分的不可思議,因為這樣的生活便意味著孤獨、困苦,但潘至仙帶著孩子度過了幾十個與世隔絕的年頭,艱苦乏味的生活是他們無法選擇的,他們只能選擇堅持,在這片深邃的大山中創造出壹絲生機。

“自古以來,隱士就這麽存在著,在城墻下,在大山裏,雪後飄著幾縷孤獨的炊煙,從有文字記載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有了隱士。”美國作家比爾·波特在他的書中《空谷幽蘭》中這樣描寫,書中的隱士清高、堅定如幽蘭般高潔。

這樣的的隱居生活為世世代代的人們心向往之,自然也有許多人為了追求歸隱的生活而趨之若鶩,但能夠真正享受孤獨,追求平靜,對清貧生活也能甘之如飴的人卻少之又少。

潘至仙壹家選擇生活在深山之中初時自然是迫於生活的無奈,但時至今日或許他們更享受大山之中的寧靜與平和,他們雖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隱士,但在世人眼中他們也如“空谷幽蘭”般獨特,率真可愛,淳樸善良。

他們壹生清貧,但卻始終帶著知足、明朗的微笑,他們與時代脫節,但卻不會與四季脫節,通過土地獲得簡單的食物,即使承擔著孤獨和貧苦依舊內心純粹,這平常的壹切,卻是生活在信息科技社會中的眾人難以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