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誰寫的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誰寫的

憫農 -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寫了農民在烈日下辛勤勞動的情景,慨嘆糧食得來不易。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在田裏工作,壹滴滴的汗珠,滴落在種植禾苗的土地之上。可是,又有誰聯想到,我們吃的每壹頓飯,每壹顆米粒,都是農民汗水的結晶呢?詩的構思分兩個層次。首先詩人正面描寫農民耕種的場面,準確地抓住農夫艱辛勞動的壹個特寫鏡頭,生動地塑造了汗滴禾下土的農民形象。第二層次是他用格言方式的詩句,把道理揭示出來:人們每天享用的盤中飧,都是農民的血汗。詩人的高超之處,是將前後兩聯巧妙聯系起來,「汗」和「飧」遙相呼應,盤中的粒粒米飯,是農夫的顆顆汗珠換來的。詩人善於選擇典型的場面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概括地表現農民們的生活,這首詩包含勸導人們尊重農民和愛惜米糧的意思,但並無空洞的說教,寫得通俗明白而又親切感人,故千百年來得以廣為傳誦。給讀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李紳的《憫農》:「粒粒皆辛苦」之中的「粒粒」所指是甚麽﹖有甚麽特別之處﹖ 粒粒指既系谷物

用左壹個借代的手法

就好似汗滴(農夫)咁同樣用左借代. 其實粒粒都可以系汗水架

我覺得! 農夫壹粒粒既汗水落系田度

種出壹粒粒既谷物

所以真系粒粒皆辛苦架!!!

李紳 作者想抒發:中午的太陽正在頭頂上,天氣這麽炎熱,農夫仍然拿著鋤頭在田裏工作。 流出的汗,滴滴落稻田的泥土裏。 有誰會知道,我們碗中的白米飯。 每壹粒都是農夫辛辛苦苦工作所得來的!

《憫農》 李紳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作者: 李紳,字公垂,中唐詩人,曾做過翰林學士。 「司空見慣」 壹詞中的人物─李司空。 翻譯: 在春天來臨時,種下壹粒粟,到了秋天就能收獲萬顆種子。 即使所有的田地都沒有荒廢,也還有農夫被餓死呢!中午太 陽熾烈的時候,還要背著鋤頭到田裏耕種,汗水滴落到禾苗 的土裏,有誰知道盤中的食物,都是農夫辛苦耕耘所換來的 成果呢? 賞析: 這首詩刻畫出農夫辛苦的形象。四海之內的田都耕種了,還 有餓死的農夫,該歸咎於坐享其成的地主,對佃農的苛征稅 收,另方面驚惕世人,要珍惜得來不易的糧食。「壹粥壹飯 當思來處不易」,當我們吃著盤中的食物時,應該飲水思源

參考: chjhs.chc.edu/poems/poem12

《憫農》其二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寫了農民在烈日下辛勤勞動的情景,慨嘆糧食得來不易。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在田裏工作,壹滴滴的汗珠,滴落在種植禾苗的土地之上。可是,又有誰聯想到,我們吃的每壹頓飯,每壹顆米粒,都是農民汗水的結晶呢?詩的構思分兩個層次。首先詩人正面描寫農民耕種的場面,準確地抓住農夫艱辛勞動的壹個特寫鏡頭,生動地塑造了汗滴禾下土的農民形象。第二層次是他用格言方式的詩句,把道理揭示出來:人們每天享用的盤中飧,都是農民的血汗。詩人的高超之處,是將前後兩聯巧妙聯系起來,「汗」和「飧」遙相呼應,盤中的粒粒米飯,是農夫的顆顆汗珠換來的。詩人善於選擇典型的場面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概括地表現農民們的生活,這首詩包含勸導人們尊重農民和愛惜米糧的意思,但並無空洞的說教,寫得通俗明白而又親切感人,故千百年來得以廣為傳誦。給讀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參考: mysch.honwah.edu/~carmenwong/daybyday/04/p75

《憫農》--李紳(詩人) 意思: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寫了農民在烈日下辛勤勞動的情景,慨嘆糧食得來不易。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在田裏工作,壹滴滴的汗珠,滴落在種植禾苗的土地之上。可是,又有誰聯想到,我們吃的每壹頓飯,每壹顆米粒,都是農民汗水的結晶呢?

參考: mysch.honwah.edu/~carmenwong/daybyday/04/p75

《憫農》其二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寫了農民在烈日下辛勤勞動的情景,慨嘆糧食得來不易。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在田裏工作,壹滴滴的汗珠,滴落在種植禾苗的土地之上。可是,又有誰聯想到,我們吃的每壹頓飯,每壹顆米粒,都是農民汗水的結晶呢?詩的構思分兩個層次。首先詩人正面描寫農民耕種的場面,準確地抓住農夫艱辛勞動的壹個特寫鏡頭,生動地塑造了汗滴禾下土的農民形象。第二層次是他用格言方式的詩句,把道理揭示出來:人們每天享用的盤中飧,都是農民的血汗。詩人的高超之處,是將前後兩聯巧妙聯系起來,「汗」和「飧」遙相呼應,盤中的粒粒米飯,是農夫的顆顆汗珠換來的。詩人善於選擇典型的場面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概括地表現農民們的生活,這首詩包含勸導人們尊重農民和愛惜米糧的意思,但並無空洞的說教,寫得通俗明白而又親切感人,故千百年來得以廣為傳誦。給讀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參考: mysch.honwah.edu/~carmenwong/daybyday/04/p75

這首詩是李紳的《憫農》,有兩個版本。 Vision I: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Vision II: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參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72603820&others=1

圖片參考:sfc.edu/am/teaching/chinese/poem/01-02/image/poem7_2 譯詩: 中午烈日當空,還在田裏鋤地, 汗水滴下,浸透禾田下的泥土。 有誰知道盤中的食物, 壹粒壹粒都浸透農人的辛苦。 粒粒皆辛苦 。 誰知盤中飧 , 汗滴禾下土 。 鋤禾日當午 , 憫農 李 紳 圖片參考:sfc.edu/am/teaching/chinese/poem/01-02/image/poem7_1 圖片參考:sfc.edu/am/mon/images/home4 2006-10-24 19:06:37 補充: sorry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中午的太陽正在頭頂上,天氣這麽炎熱,農夫仍然拿著鋤頭在田裏工作。流出的汗,滴滴落稻田的泥土裏。有誰會知道,我們碗中的白米飯。每壹粒都是農夫辛辛苦苦工作所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