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拳禮和拱手禮的區別如下:
1、手位。
拱手禮之核心動作便是“拱手”。 《爾雅·釋詁》郭璞註曰:“兩手合持為拱。 ” 即雙手相交而握。 具體如何握;十指是否互有交叉;哪只手在外;男子和女子行拱手禮手型是否相同;中國古禮有吉兇之別,拱手禮又以何為吉兇之別。?
這些細節在中國傳統社會都有較為嚴格的規範。段玉裁《說文解字註·手部》曰:“謂沓其手,右手在內,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 兇拜反是。 九拜必皆拱手”。
據此記載可以得知,行拱手禮時,壹般右手在內,左手在外;中國古人以左為敬,所以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重。 若遇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 女子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內,右手在外,若遇喪事行禮,反之。
抱拳禮,左手四指並攏伸直成掌,拇指屈攏;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貼右拳面,左指尖與下頦平齊。
右拳眼斜對胸窩,置於胸前屈臂成圓。
2、手型。
拱手禮可有捧手、抱拳等基本手型。捧手。捧是拱手禮的基本手型。《辭源》釋義:“捧手,猶拱手,表示敬佩。 ”這就是說捧手的動作應為兩手相拱。 基本動作是雙手在胸前疊合,手型如拱,立而不俯,抱拳。
抱拳禮肘尖略下垂,拳掌與胸相距20--30厘米。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面容舉止自然大方。武術散手在戴拳套練習和比賽時,可模擬似地行抱拳禮,兩拳套合抱於胸前即可。
3、形式。
拱手禮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見面問候禮儀。
抱拳禮是道教叩拜禮的壹種,用於道士、信徒之間見面表示禮貌的壹種禮儀。左手抱住右手呈自然抱拳狀,左手抱右手意為懲惡揚善、負陰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