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部與福建省龍巖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與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毗鄰,西部與河源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市相連。享有地方立法權[1]?。
梅州是粵閩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廣東文化旅遊特色區,也是廣東省的重要電力基地之壹。梅州地勢北高南低,兼有臺地、丘陵、山地、階地和平原五大類地貌類型,面積15876.06平方公裏,下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2區1市5縣,2016年末戶籍人口551.40萬。同時也是全國重點僑鄉之壹,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達700多萬。也是港澳臺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壹,而臺灣500萬客家人中,就有180萬祖籍在梅州。2013年10月13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中國國內唯壹的移民紀念項目——中國(梅州)移民紀念廣場在梅縣區松口鎮正式落成。同時,世界客僑移民展覽館也開館迎客。[2]?並於2013年成功舉辦了中央電視臺中秋晚會。[3]?
梅州是客家人比較集中的聚居地之壹,被譽為“世界客都”[4-5]?,同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自駕遊最佳目的地、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6]?、中國十佳綠色環保標誌城市、廣東首個宜居城鄉示範城市。素有“文化之鄉[7]?、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客家菜之鄉[8]?”之稱,同時還享有“廣東漢劇之鄉[9]?、廣東漢樂之鄉[10]?、金柚之鄉[11]?、單叢茶之鄉[12]?、溫泉之鄉[13-14]?、長壽之鄉”[15-16]?、版畫之鄉? 等美稱。
文化遺產建築文化
梅州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全市有很多古樸的客家民居,
包括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土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和四角樓最有特色和最為著名。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梅州還創造出極具客家特色的梅州客家山歌、廣東漢劇、廣東漢樂、客家童謠、客家諺語等,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作出重大貢獻。
文化藝術
梅州有七個省級藝術之鄉。其中有3個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即梅縣區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縣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
此外,還有:
平遠縣船燈舞藝術之鄉
五華縣新橋鎮竹馬藝術之鄉(新橋鎮已並入華城鎮)
興寧市杯花舞藝術之鄉、版畫之鄉[17]?
大埔廣東漢樂藝術之鄉
通行語言
梅州市是客家人比較集中的聚居地之壹。境內除豐順縣的湯南、留隍、東留(東留已並入留隍鎮)等3個鎮約11萬人使用潮州話外,大部分人使用客家語。
飲食文化
梅州有很多客家美食,如:
?客家鹽焗雞、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客家紅燜肉、客家燒鯉、客家娘酒雞、客家娘酒、梅州腌面、梅州鹽焗雞爪、客家豬肚包雞、客家魚丸、客家牛肉丸、長樂燒酒、梅縣麥芽糖、平遠慈橙、青欖、梅幹菜、米粄、黃粄、雞頸板、珍珠紅酒、菊花糕、三及第湯、客家鹽鹵鴨掌、大田果合柿餅、棉洋桃駁李、大埔豆腐幹、百侯芒果、大田果合柿餅等。宗教信仰
梅州是全省宗教工作大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截止2012年,有聖家主教座堂、靈光寺、千佛塔、神光寺、萬福寺、石林寺、平安寺、太平寺等宗教活動場所469處,宗教團體37個,教職人員1200多人,信徒約15萬人。全市先後有37處宗教活動場所被省民族宗教委授予“廣東省模範宗教活動場所”,147處場所獲評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活動“達標場所”。
城市標誌
地標
2017年2月,由梅州日報社策劃,聯合市文廣新局、市旅遊局、市住建局***同主辦的“尋訪客都文化地標”大型文化采風活動,評出“客都十大文化地標”。人境廬、梅江橋、陰那山、葉帥故居、神光山、程旼故裏、丘逢甲故居、父子進士牌坊、長樂學宮、落漢鳴泉等榜上有名。[78]?
市花
梅州自古以來因“梅花”而盛名,是中國目前唯壹以“梅”命名的城市。南宋詩人楊萬裏宦遊梅州時曾寫下“壹路誰栽十裏梅,下臨溪水恰齊開;此行便是無官事,只為梅花也合來。”的絕妙
?詩句。1993年梅花被認定為梅州市市花,1994年在梅州召開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上通過了“把梅州建設為梅花之鄉”的提案,梅城現已建成多處梅花山、梅花園、梅花島、梅花帶以及梅花種植基地等。[79]?
2008年5月22日,梅州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把“梅花香自苦寒來”確定為“梅州人精神”後,印發了《關於弘揚和培育“梅州人精神”的實施意見》(梅市辦[2008]69號)。[80-81]?
2017年,梅江區計劃投資逾1億元打造十裏梅花長廊,同時梅縣區也加快推進以“客家精神”和“梅花”為線索的“古梅夢景”項目。[82-83]?
文物古跡
據考古發現和近幾年的文物普查統計,梅州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遺物點398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