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懷茅臺,端午節不是祭祀屈原,而是祭祀麥子,這是當地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每年到了夏季至日和端午節,仁懷市大大小小的醬香酒廠都會制曲。悶熱潮濕的制曲車間裏,七八個或三五個年輕女子湊在壹起,壹邊談笑風生,壹邊用靈巧的腳踩著木架上的曲。不到兩分鐘,壹只龜背曲坯被踩在腳下。
所以這個傳統在這裏代代相傳。從端午節開始,用小麥制成酒曲,也代表著新的壹年白酒生產正式開始,這在當地是壹件非常隆重的事情。據了解,茅臺鎮的女人踩歌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端午節前後,鎮上的未婚女子,年齡在1789左右,都在忙著踩酒廠。
2、貴州平塘端午節“水龍”
端午節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如玩“水龍”、潑水吉祥等。據說是當地居民因幹旱求雨而產生的民俗活動。近年來,平塘縣人民政府加強當地旅遊業發展,著力打造民族文化和自然原生態旅遊,使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耍“水龍”活動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水龍街的嘉年華遊行,象征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消災減福、吉祥如意、國家富強、人民平安。玩“水龍帶”時,城裏的男女老少都全副武裝,拿著勺子、桶、鍋、水槍等。,盡情地向水管潑水。妳壹個鍋,我壹個瓢,大家來來往往。
3.貴州鎮遠龍舟節大典。
龍舟節儀式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舉行。數以萬計的遊客感受到了古代端午節帶來的民俗文化精髓,祈求幸福安康。相傳在漢代,鎮遠人自發組織活動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到了宋代非常興盛。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賽龍舟壹直是最活躍的活動。
從沅江帶來的古湘楚文化與鎮遠的苗族、侗族等本土文化相融合。同時,“遠鎮壹方”的鎮遠,曾是連接中原與西南邊陲的軍事大動脈。它是靠武術建立和繁榮起來的。它有著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釀造了獨特的鎮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