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葉輕筠綠,金花笑菊秋。 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錢起《賦得池上雙丁香樹》
列聖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 。——陸遊《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裏太平人。——張說《踏歌詞》
絕頂新秋生夜涼,鶴翻松露滴衣裳。——任翻《宿巾子山禪寺》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下不知秋。——韋莊《憶昔》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高蟾《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
知識延展: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裏,壹只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