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中“泊”是停泊,停靠的意思。該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全詩原文如下: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白話文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壹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裏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壹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壹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壹首即景小詩。
這首詩以自然美景,透壹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前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
“兩”和“壹”相對;壹橫壹縱,就展開了壹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壹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
“窗含西嶺千秋雪”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壹種濕潤的感受。“門泊東吳萬裏船”更進壹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