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通過女性服飾的變化,著重描寫了中國女性隨著社會變遷的變化。“在清朝300年的統治下,女人根本沒有時尚可言!壹代又壹代的人穿壹樣的衣服也不會覺得無聊。”文章中的這兩句話,既說明了清代女性服飾的概況,又通過服飾說明了清代女性受到封建禮教的壓制和束縛,沒有自由和權利,甚至連自己選擇服飾的權利也被剝奪。我們知道愛美可以說是女人的天性,但是殘酷的封建專制只允許女人穿單壹單調的衣服,把衣服當成只是女人的遮蔽物。不能作為展示女性身體曲線美的東西。從我們生活中的這個基本生活對象出發,也分析和揭露了抹殺自然和人性的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本質。女人被視為男人的附屬品,她們的人格和尊嚴得不到尊重。甚至穿漏壹點白皮的衣服都可以認為是不道德的。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甚至破壞了女性固有的美麗,不免讓人覺得其“吃人”的本性是可怕的。
隨著清朝的滅亡,封建制度開始瓦解,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傳到中國,開始滲透到人們的文化血液中。女裝也從專制的單壹化發展到多樣化,市場上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衣服。這個時候女性逐漸願意展示自己的身體美和曲線美,反映出人們的思想觀念從專制走向民主,更願意表現自己,表達自己。以她們自己的觀念和思維,在高度統壹的封建社會,女性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權利的。
民國時期,旗袍在中國女性中流行起來。張愛玲認為旗袍的流行是中國女性追求男女平等的產物。女性受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響,癡迷於追求平等的社會地位。而當時還是封建專制的中國,無法實現女性的願望,所以女性選擇穿缺乏女性美的旗袍,想要扼殺女性的根。所以旗袍嚴謹、冷峻、方方正正,有清教徒的風格。
隨著旗袍的流行,做旗袍的裁縫壹定是對旗袍進行了改良,加入了很多元素來展現中國女性的身體之美。不然為什麽張愛玲筆下的旗袍女性總讓我覺得自己在東方獨壹無二?身著華麗旗袍的白流蘇,不僅散發著壹種恬靜之美,更凸顯了她身體的曲線美。有壹種豪放寧靜之感,可以說旗袍最大程度的展現了東方女性的美。
張愛玲用的是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再結合她精致細膩的語言。文章冷峻,回味無窮,顯示了她天才的寫作能力和獨特的個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