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商隱《蟬》這首古詩的平仄分布情況如何?

李商隱《蟬》這首古詩的平仄分布情況如何?

李商隱《蟬》這首古詩的平仄分布:

本以高難飽(仄仄平平仄),徒勞恨費聲(平平仄仄平)。?

五更疏欲斷(仄平平仄仄),壹樹碧無情(仄仄仄平平)。?

薄宦梗猶泛(仄仄平平仄),故園蕪已平(仄平平仄平)。?

煩君最相警(平平仄平仄),我亦舉家清(仄仄仄平平)。

其中,“壹”和“薄”字為古入聲字,為仄。其他字可以參照壹二兩聲為平,三四兩聲為仄來認。第七句是常見的壹種拗救。

1、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余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

2、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壹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

3、詩句的譯文

蟬棲身在高樹上餐風飲露,所以難以果腹;盡管它自命清高也好,含恨哀鳴也罷,這些都是徒勞的,終究不能擺脫生活的清貧,難飽的困境。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稀疏得幾近斷絕了,可是壹樹的葉子依然是那樣的蒼翠,並不為蟬的哀鳴而悲傷蕭疏,顯得是那樣的冷酷,沒有壹點壹滴地同情。

4、作者簡介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壹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