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充滿了起伏。作文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沈浮。”這句名句不僅文學造詣高,而且暗藏玄機,點出了“月相”的存在。古代沒有先進的工具。古人是如何觀察得如此準確的?我也想學習古代的肉眼觀測方法,但是現在環境越來越差,空氣汙染越來越嚴重,我們經常看不到月亮。要達到這個觀察目的,比以前困難多了。
既然要學古人看月亮,那肯定要用古人定的歷法。初壹,天氣晴朗,沒有雲的夜晚空空蕩蕩,看不見星星,也看不見月亮。直到第三天,月亮才漸漸探出頭來。起初,它只能看到壹個小月牙兒。隨著時間的推移,新月壹天比壹天強。第七天、第八天,月牙兒差不多長成了半個月亮,這兩天觀測月亮比以前早,太陽壹落,差不多半個月亮就爬上來了。時間壹天天過去,月亮壹天天擴大,離圓越來越近。臨近滿月,氣候變得惡劣,天氣陰沈,雲層太厚,無法觀測到“月相”我們只能根據時間推算,估算猜測,畫出壹個大致的畫面。
過了幾天,天氣逐漸放晴,但月亮的樣子並沒有明顯的變化。我更仔細地比較了之前畫的月相草圖。終於,我發現了月亮的微妙變化。與滿月前的缺陷正好相反。它逐漸從圓形變成橢圓形,然後逐漸收緊壹邊的圓弧,直到變成半圓形,圖形越來越細,越來越後升。
我的月球地圖快完成了,我合上了我的觀測書。但是第壹天晚上空蕩蕩的夜空總是讓我迷惑。我回房間求助百度百科和自然科學書籍。“哈哈!”我笑了,我的觀察是正確的。記錄的草圖和書中的圖片很接近。第壹天的月亮就是“新月”,幾乎和太陽同時出現。因為太陽光太強,肉眼看不到。第八天的月亮是“上弦月”,半個月亮露在外面。15、16日是“滿月”,此時月亮最圓。之後月亮會壹天天變小,23日又變成半個月亮,稱為“下弦月”。看來我也可以像古人壹樣用肉眼觀察月亮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詩歌不失去情感,也不脫離現實。古人的智慧真是無窮無盡啊!
月滿風雨晴。二月陰晴圓缺,讓世界悲喜交加,但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月亮的變化
黛玉吟詠海棠,說“偷梨核三分鐘,借梅花壹縷魂”,那海棠最婀娜動人;有人說,海棠又名斷腸花,最不吉利。人因為主觀感受的不同,想法完全不壹樣,但海棠就是那個海棠。
誠然,世界在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事物在變,世界就像壹個漩渦,不停地翻滾、湧動;而壹切都是壹樣的,月短月圓,天晴雨落,月亮“消長”,天空依舊是那壹天。從細節上看,月亮變了,月亮沒變。
翻過壹頁史書,踏過無數歷史滄桑,從來沒有多少文人墨客抒發對風景的情懷。從宋玉“忽老”的悲秋,到易安“綠肥瘦瘦”的哀嘆,從屈原的眼淚,到魯迅的“血薦軒轅”,心境和人事都變了,但所憑吊的景物和事物卻成為永恒,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不息。
面對著同樣的赤壁,客人說:“我憑吊壹生的時刻,贊嘆長江的無限。”但曰:“蓋必從其變者觀之,則天地不能觀其壹時,則物我無窮,何以羨之?”客人和紫蘇,壹個細膩敏感,壹個豪放不羈,感情也隨之變化。對於思念家鄉,渴望團圓的蘇軾來說,“祝人長久,千裏之外皆美”是他寬廣胸懷的寫照。對於孤獨而悲傷地思念亡妻的蘇軾,他只有“月夜松山短”的惆悵。月亮還是月亮,賞月的人心情變了,正所謂“情隨時代動,情隨人去。”
每個人都有悲觀消極的壹面,也有樂觀豁達的時候。可能是面對那半杯水時不壹樣的感嘆,也可能是接受診斷後不壹樣的生活方式。就像玫瑰與春天的故事,壹個以為只在春天開花,壹個以為開花了每天都是春天。不同的想法決定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態度決定不同的命運。
泰戈爾的《飛鳥集》裏有壹句話:“玻璃燈怪瓦燈叫它表哥,可是月亮出來的時候,玻璃燈卻溫柔地笑著,叫月亮‘我親愛的,親愛的姐姐’”。對於同樣的情況,玻璃燈給出了不同的反應,事物的變與不變由此可見壹斑。
有人說“月滿陰晴”,我說“家滿陰晴”。
-題字
多雲的
“看看妳,妳又犯了這麽低級的錯誤……”爸爸很生氣地教育我。我回答:“不是我想犯的事。只是上次考試忘了帶筆,這次也忘了。有必要這麽生氣嗎?”嘿!"爸爸聽後更生氣了:"妳還有道理嗎?多麽不知悔改!這麽健忘之後會變成什麽樣的人?”他壹邊說著,壹邊把壹本書往地上壹摔,家裏的氣氛變得緊張而嚴肅,空氣好像壹吹就燃燒起來了。我默默流下悔恨的淚水,母親不敢出聲,生怕給父親火上澆油。整個房間都悶悶不樂,就連電視屏幕也只敢播陰天轉陰雨的天氣預報。只有爸爸在那裏不斷轟炸,時不時扔東西,配音。哦,爸爸,我的上帝!女兒知錯了!
很好
“爸爸,我數學考了滿分!”“哈哈!我真的配做我父親的女兒。我真的很有能力!爸爸會給妳做壹手好菜!”“爸爸,我想吃糖醋排骨。”“好的!”我和我爸正在聊天,我媽過來湊熱鬧:“嘿!我告訴妳壹件有趣的事。有壹天,某家的女主人不小心踩到了壹個臭雞蛋,摔倒了,變成了壹只趴在地上的烏龜,這讓壹家人都笑了。”我們忍不住笑了。原來我媽是為了趕走我們壹天的疲勞才說自己的事讓我們開心!
圓
“哦!今天是兒童節!我想做壹個著名的炒雞蛋給我父母吃,讓他們開心。”我在心裏想。“哦!晚餐準備好了!吃飯!”爸爸,媽媽,我,我們所有人都聚在壹起吃晚飯。餐桌上有黃澄澄炒雞蛋,爸爸做的紅燒雞翅和媽媽做的清蒸魚。米飯,蒸;菜,熱氣騰騰,我們互相給菜,勸吃,熱吻,又美,很幸福!
缺乏
“爸爸媽媽!妳在外面安全嗎?妳吃得好嗎?妳什麽時候回來?”我淚流滿面地哭了。這是為什麽呢?原來這幾天爸爸出差,媽媽中午不能回家。每天中午都吃泡面,幾乎是泡面少女了!壹進家門,看不到父母,聽不到笑聲,心裏空蕩蕩的。整個人好像丟了魂,電視不好,電腦好玩。真希望父母馬上出現在門口。嗨!真希望能看透秋水!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風雨無阻”,家庭生活才會豐富多彩,深情才會在這種“風雨無阻”中自由流淌。
月亮又圓又亮。作文4在喧囂中找壹個安靜的地方,不在世間,而在心中;從細節中提煉出壹些美,用文字炫出浩瀚的歲月。瑣碎的日子就像壹條流動的河流,無窮無盡。然而,九月已經拖著裙擺漸行漸遠,屬於九月的那壹章也來不及細述。流淌在指尖的時光,是壹條開滿落花的清流,帶著初秋的第壹片落葉,流向下壹個季節。
每次都覺得時光飛逝,心裏惆悵。我怕這壹生真的是永別天涯,再也見不到妳,或者再見到妳的時候已經面目全非,人群變成了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此心似明月,筆尾朦朧,字裏行間有搖曳的影子,壹如從前,此起彼伏。好在人生就像天邊的明月,或滿或缺,只有光芒淡淡地灑下,依舊美麗如初。世俗的歡樂,很多美好的東西都值得回憶壹兩遍。我真的不應該扔掉時間,拋棄溫暖,讓自己的心壹次次擱淺。
用影像停留在瞬間,把美好定格在永恒。留在壹起的,不僅僅是那壹瞬間觸動心靈的美景,還有壹幕幕或喜或悲的交融,難以言表。情流,因風景而生,超越光影的定義。時過境遷,此時的心情與當時大不相同,不可能壹壹告訴別人。喜歡天空的顏色不是壹天兩天了。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還是小時候,我愛看天,靜靜的看雲的變化,看夕陽西下,倦鳥歸家,雲朵彌漫天空。我只把天空當成了五彩斑斕的錦緞,把天上的星星當成了調皮的精靈。就這樣,我把明月看成了白玉盤。
在壹個夏天的夜晚,走在球場的跑道上,看著暮色和灰藍色的天空,月牙兒每晚都越來越豐富。在明月高照的時候,我悄悄采集了幾縷光線,綁上千萬份深情和祝福,送到千裏之外的另壹座城市,那個在萬家燈火下陪我看明月的人。望著蒼穹中的圓月,缺了又圓。壹月到九月,缺了又圓,心壹下子被拉得很遠。想起小時候的明月,總是明亮地掛在清澈湛藍的夜空,月光下的雞蛋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月滿風雨晴,過去的人和事卻壹去不復返。我們愛的人,壹個接壹個,最終都會離開我們,有的來不及道別,有的再也見不到面。只有天邊的明月依舊柔情似水,明亮不減。每壹年,都承載著永恒的沈思和世間的種種相思。也許,白月光,有些地方是不能拍照的。人只是壹廂情願的托付了感情,明月卻不知道人情是千絲萬縷的,有時候真的是切不清楚,理還亂。
有團圓的時候月亮又圓又亮;當我們分離時,月亮不在,壹片漆黑;
小時候,我們家是壹輪明月,時圓時缺。
從記事起,在我的印象中,我們家就像壹堆廢棄的桌椅——總少壹個人缺胳膊少腿,直到我讀書的時候,這種現象才徹底消失。
記得我五歲的時候,父母外出謀生,把我留在老家讓奶奶照顧。姐姐的“好運”跟著他們壹起出來城裏讀書,讓我既羨慕又嫉妒。
白天沒事,可以和朋友在田裏玩。然而,到了晚上,我還得在窗前看月亮,數星星。因為奶奶告訴我:“晚上有鬼,所以不能出去玩”,而我看著窗外,壹片漆黑,遠處不時傳來蟬鳴,我不自覺的顫抖起來。
我看著月亮像小船,就問奶奶:“為什麽月亮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是彎的?”奶奶說:“等月亮變得又圓又亮,妳爸媽就回來。”我對奶奶的話深信不疑,於是喃喃自語:“妳怎麽現在不圓不亮了?妳什麽時候會改變?我什麽時候才能見到我的父母……”
這時,明亮的珍珠從我的眼裏掉了下來,月光照進了我的眼睛...
就這樣,日復壹日,我熬著,盼著,終於月亮被我“盼”到了,爸媽終於回來了。
媽媽爸爸和妹妹回來了,卻發現爸爸手裏拿著我最愛吃的月餅。我立刻跑過去依偎在父母的懷裏,眼淚從眼眶裏流出來,打濕了他們的衣服。然後,爸爸媽媽壹系列關心的話語就過去了,我們壹家人吃著月餅,看著月亮,好圓好亮。
此時,我嘴裏嚼著月餅,卻沒有心裏甜!
……
現在,每當我讀蘇軾的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裏之外,* * * *”,童年那些悲傷又甜蜜的回憶湧上心頭,仿佛就在昨天,還那麽清晰。最後,祝天下所有家庭幸福。
月亮很晴朗,月亮很圓。6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千變萬化的自然事物常常觸動他們的心弦。蘇軾在中秋之夜酩酊大醉時望著圓月,所能想到的只有它的沈浮,於是著手寫下不朽的《水調歌頭》,送給哥哥蘇轍。從窗口仰望的李白看到月亮時,不禁垂下頭,心中想著故鄉的模樣,寫下了壹首膾炙人口的《靜夜思》。望著遼闊無邊的蒼山原野,岑參寫出了“萬籟俱寂,陰山搖搖”的壯麗詩篇;而秋來把霜降塞在那個地方,讓範仲淹仿佛看到了“將軍的白發蒼蒼淚流滿面”。他們曾經站在相似的風景面前,卻在筆底湧動著不同的波瀾。
生命是短暫的,而自然是永恒的。登上泰山,腳下冰冷的石階可以承受詩人所說的“登峰造極,壹覽眾山小”的重量。史鐵生坐在地壇的老柏樹下,猜想著自己是園神見過的第壹個失意的人,猜想著將來會不會有壹個快樂的孩子從他拄著拐杖走下來的山中跑出來。大自然以其永恒的厚重和冷漠震撼了每壹個詩人,也震撼了每壹個懷著崇敬之情仰望它的人。所以康德會臣服於頭頂燦爛的星空,海子面對河流會無限羞愧。
如果說蘇軾和李白是觸景生情,那麽康德和海子已經忘記了。但無論如何,在這個時候,他們與自然相對無言。但是他們都想像自然壹樣生活,像自然壹樣思考,像自然壹樣。
思考了自然,還有人付諸行動嗎?當然有。當我們把目光放在兩千多年前的思想界時,可以發現壹個叫老子的人說過:“天地不仁,萬物視為草狗。”看到我們不知所措,他的衣缽傳人莊子更加耐心地說教:“妳們還記得風穿過山林石洞的聲音嗎?當妳用耳朵聽的時候,妳聽到了各種悲傷、恐懼、悲傷的情緒,卻聽不到大地的笛聲;妳聽過大地的笛聲,卻聽不到天空的笛聲。”他給肖天起了壹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天籟”。同樣的,在《知牛的農夫》裏,他只用了十幾年的刀,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有牛沒牛,然後去發現自然。
是的,如果人能順應自然,站在自然的立場上行事,那麽很多事情就會簡單很多。是同壹個老人。他說:“人應隨地,地應隨天,天應隨道,道自然。”我覺得中間省略壹些詞,叫“人法自然”比較好。我想知道?
月有沈浮者七人,月有沈浮。這件事是古老而困難的。但願人長久,千裏之外。哪個爺爺能回來?
以前的中秋節,心思都在盤子裏的月餅上。我覺得最好吃的是壹種鹹蛋黃蓮蓉,吃在嘴裏又甜又鹹。可是現在的中秋節是天上的月亮是圓的,而我心裏的月亮卻好像缺了嘴。再好的東西,再好的手藝,再大的力氣也補不上,因為那個洞是我爺爺的。
吃月餅的時候,感覺沒有以前那麽好吃誘人了,好像有點難吃,味道裏帶著壹點苦澀,悲傷和向往。懷念爺爺陪我的時光,點點滴滴,美好時光。果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希望人長久,美麗萬裏!
壹想到他,我的眼淚就會像關不掉的水龍頭壹樣流下來。淚水承載著我對他的思念和對自己的遺憾。
我想那時候,是我爺爺去世的日子,也是我最難過的壹天。那時候,我看到爺爺安詳地躺在棺材裏。我很震驚。我從未想過他會離開我。我看著他。他好像在說,我後悔了。為什麽爺爺去世前我沒有多和他聊聊?為什麽,我不能再和他說話了。我的眼淚壹直在眼眶裏打轉。我不想讓他看到我脆弱的樣子。我想讓爺爺不要因為我而難過。
不知道為什麽,我的眼淚流了下來,裏面包含了我對他的思念。可能當時我和蘇軾的感情是壹樣的吧。十年生死兩茫茫,不以為然,刻骨銘心。千裏之外壹座孤墳,荒涼無處可談。是的,不去想,就永遠忘不了。那我最好還是盡可能的想念他,這樣才能感覺和他更親近。
千裏之外壹座孤墳,荒涼無處可談。是的,我想對他說壹千句話,但我什麽也沒說,因為我看到他後太難過了。有點像華陽的哭,處處透露著我的思念和憂傷的美。
我知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沈浮。這件事在古代很難完成。但願人長久,千裏好風光。
月亮又圓又晴朗。月亮過去是圓的。其實我這輩子都沒見過真正圓的東西。煎餅不夠圓,鎳幣不夠圓。如果用先進的顯微鏡觀察,即使是圓形平面圖畫出的圓也不可能是正圓。
真正的循環存在於頭腦中,但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只能是這個循環中的復制品。實際上,在畫圓的起點和終點時,圓規上的鉛筆芯有不同的粗細。
所有的天體從遠處看都是球形的,但並不是絕對的圓。地球近似呈橢圓形。
即使我們承認月亮近似圓形的光也是圓的,它“圓的時候是方的,也就是不存在的時候。”就像十二點的鐘聲。當妳聽到鈴響時,還不到十二點。
另外,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我們說滿月和月亮都被我們有限的視野欺騙了。變的是月亮,而不是月亮本身。月亮既不圓也不短,但它總是和地球壹樣圓;它的圓不是很圓。
每天花點時間固然好,但真正的愛花人士並不能隨時欣賞這些花。新綠的嫩芽嬌嫩羞澀的時候,花就藏在那裏了。當柔軟的樹枝試探性地在空中伸展手腳時,花兒就藏在那裏了。當花蕾悄然誕生時,花就在那裏了。當花瓣憤怒地張開時,花就在那裏。當香變成紅黑和泥的時候,花還在。當我看到雨後的壹叢綠肥,花兒還在。當果實成熟時,花總是在那裏。即使石頭深埋地下,花兒還在,或者不在。花總是在那裏。月亮總是在那裏,不管它是圓的還是短的。不要做愛花人士!不要做壹晚上的月球觀測者!當生活不完美的時候,我們什麽時候應該崇拜、欣賞、歡喜,因為我們愛滿月,讓我們也愛缺月;他們是同壹個月亮!
今晚我獨自坐在窗邊。壹輪孤獨的月亮掛在荒涼的天空,月光照在我孤獨的身上。我發現城市的人群是如此擁擠,城市的夜空是如此孤獨。千百年來,人們壹直在問:為什麽吳港總是砍樹?但誰見過嫦娥臉上的淚?月亮總是給人壹種淒涼的感覺。是因為吳剛無奈嗎?不,是現實讓人不敢面對,給人逃避的理由。正是因為這種缺乏,它們才美麗。其實月亮是最美的。沒有人能摘下它,但它的月光照耀著每壹個人,無論妳是窮人還是富人。
小溪的意義在於跌跌撞撞,止步不前。
明月的意義在於陰晴圓缺。
人生的意義可能就在於從缺點中找到完美。追求完美是理想的鼓動,是生活的誘惑,是尊嚴的結果。
追求完美是對理想的堅持。馬雲,壹對普通農民夫婦的後代,從小迷戀武俠,向往江湖。大學畢業後,他當了七年老師。而懷揣著壹個江湖夢想的他,又怎麽能安心從事壹份安穩平淡的工作呢?他創辦了海博翻譯社,創辦了自己的網站,投資了C2C,從商界壹路走來。正是因為他對完美的執著追求,才成為亞洲首富的傳奇。
追求完美是對生命的尊重。海倫·凱勒失明後,不甘向命運低頭,追求完美,發出了《如果給我三天光明》的感慨;雙耳失聰的貝多芬不甘被命運抓住,追求完美,奏響了震撼人心的樂章——命運交響曲。斯蒂芬·霍金在失去“自由”後,不甘於被命運所說服,追求完美。他從無邊無際的黑洞中尋找生命的意義...正是因為他們對完美的執著追求,他贏得了億萬人的尊重。
追求完美是對尊嚴的維護。項羽破釜沈舟,以少勝多,壹生幾乎無壹敗績,成為戰場上的佳話。但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追求完美,發出了“江東父兄可憐我,我卻看不到”的感慨,於是在吳江自殺。正是因為對完美的執著追求,壹代才子李清照大贊“思項羽至此,拒江東”。
但是,成功也是項羽,失敗也是項羽。人們有悲傷和快樂,他們分離又重逢。月亮會變暗或發亮,會變圓或變圓。沒有什麽是完美的,即使在過去。誰會壹生無悔?項羽自刎烏江是對是錯,我不敢妄加評判,但我們在處理人生的不完美時,也不能被動。
柳永因為官場失意,成就了他在文壇的地位。沈從文從壹個地痞變成了文學大師,才譜寫了古城的純美。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愛情的“插曲”繼承了“願心連心,寸頭不離”的故事...
我記得有個學者說過:完美的人生才是有缺陷的真實人生。所以,無論完美與否,我們都應該張開雙臂擁抱生命,因為生命是上帝賜予的禮物。
古今中外,那麽多人仰望月亮,大概就是因為月亮陰晴圓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