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淵明的《九月九日》有“哀蟬不留聲,叢燕鳴雲。”深秋,淒厲的蟬鳴聲已經不絕於耳,只有壹排排大雁的啼叫聲響徹天際。
2.李商隱的《蟬》裏有“我祝福妳的真言,活得像妳壹樣純粹。”“君”字擬人化,賦予蟬以行動。詩人對蟬說,希望“君”能提醒他,他和妳壹樣崇高。
3.王維《輞川別業致裴迪書》中有“倚柴門,暮風聽蟬鳴”詩人悠閑地倚在柴門外,聽著逆風的蟬鳴。
4.唐代虞世南寫的《蟬》“遠聲吟,非秋風吹。”詩人表面上寫的是蟬的聲能傳得很遠,不是借助秋風,而是因為他住在壹棵大樹上。其實是基於蟬的推理,向世人說明了壹個道理,就是壹個品德高尚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幫助,也可以遠近聞名。
5.唐代殷行的《九月隨張登高》中有“孤風蟬來,連霜雁來。”寂寞,清風送蟬,伴雁迎霜,解寂寞。
6.南北朝皇室所寫的《入若耶溪》有“蟬靜於林中,通宮山更幽”之言。詩人運用對比的手法,以蟬鳴鳥鳴之聲,使山林更加靜謐。關於蟬的名句。
7.張松瀟湘《水調歌頭泛湘江》有“隔塵,蝶夢水雲間”前人對詞的擬人化,既歌頌了秋蟬擺脫泥淖的高尚品格,又以此為喻,表達了他豁達閑適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