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區區此心,可誓天日
1911年的“三二九”廣州起義,是壹次極其悲壯的起義。起義部署工作時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原計劃壹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義軍,到了起義的當天只剩下了黃興帶領的壹百多人,勢單力薄的黃興毅然打響了起義的槍聲。這是壹場明知道要失敗而為之的起義,黃興率領著這壹百多人與百倍於他們的清軍展開了破釜沈舟的決死鬥爭,起義勇士幾乎全部遇難。黃興何以要飛蛾撲火?因為他要給為此次起義捐款的華僑壹個答復,他不能讓起義流產,他更要給全國沈睡的人民敲響警世鐘,喚醒人民推翻滿清。“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以此當絕筆。”這就是黃興當年寫下的遺書,壹封寄給了孫中山,壹封寄給了為此次起義募捐的南洋華僑。
分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時是任性,偏執,但有時卻是壹份不知前途卻要義無反顧的執著。它折射出壹種壯懷激烈的悲劇精神和美學原則。
話題:“誠信”“執著”
2、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慷慨赴國難,誓死表忠心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黃海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壹直沖殺在前。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艦多處受傷,船身傾斜。鄧世昌對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雖死,而海軍聲威弗替,是即所以報國也!”他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第壹遊擊艦隊旗艦“吉野”號,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拼命逃竄,並向“致遠”艦連連發射魚雷,“致遠”艦躲過壹條泡沫飛濺的魚雷後,不幸被另壹枚魚雷所擊中而沈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誌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他養的愛犬“太陽”亦遊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存亡,毅然沈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余人壹同壯烈殉國。
分析:“慷慨赴國難,誓死表忠心”,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來表忠心,其愛國之誌,蒼天可鑒!
話題:“愛國”“視死如歸”
3、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蘇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派蘇武出使匈奴。由於“虞常事件”,蘇武受牽連被扣押。匈奴單於采用各種手段,軟硬兼施威逼蘇武投降。然而蘇武在刀劍下昂首不動,在甜言蜜語中側耳不應。他對前來勸降的匈奴官吏說:“以死報國,是我早就下定了的決心,只要能對國家有所貢獻,即使是受刀劍,下油鍋,肝腦塗地,我也心甘情願。”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沒有低下那顆高貴的頭。匈奴首領單於最後無計可施,只好把他趕到荒無人煙的“北海”,與羊群為伴。19年後蘇武歸國時已是須發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敢於以死報國,是蘇武忠貞的集中體現。正是如此,他才成為幾千年來愛國盡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話題:“愛國”“忠貞”
4、王夫之為了事業和理想,從來不為利祿所誘,不受權勢所壓,就是歷盡千辛萬苦,也矢誌不渝。明朝滅亡後,他在家鄉湖南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後,隱居石船山,從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體不好,生活又貧困,寫作時連紙筆都要靠朋友周濟。每日著述,以至腕不勝硯,指不勝筆。在他71歲時,清廷官員來拜訪這位大學者,想贈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雖在病中,但認為自己是明朝遺臣,拒不接見清廷官員,也不接受禮物,並寫了壹副對聯,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這副對子表現了自己的晚節。
分析:為了事業與理想,為了保持自己的氣節與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這樣的人啊!他們的高風亮節將光耀千古。
話題:“氣節與情操”“高貴與低賤”
5、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曹雪芹戲謔權貴
清末著名文學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卻從不趨炎附勢,巴結權貴。據說有個都統老爺過生日,下帖子攤派送禮。曹雪芹請人挑上兩壇清水,自己拿著壹副對聯畫軸送去。正當都統老爺喝著清水,心裏犯嘀咕的時候,曹雪芹把對聯掛了過來,上聯是“朋友之交”,下聯是“淡淡如水”,把這位都統老爺戲謔得尷尬難言。
分析:在清貧的生活中,能做到不趨炎附勢,不人雲亦雲,保持自己節操的人,是值得人們尊重的。
話題:“人的品格”“自尊與他尊”
6、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不為五鬥米折腰
東晉詩人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有壹次,郡裏的督郵到彭澤檢查公務。郡裏派人送信給陶淵明,要求他做好迎接準備,也就是備好禮品,備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來迎接。
陶淵明氣得將信撕得粉碎。他大聲說:“我決不為小小縣令五鬥米的薪俸,就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家夥獻殷勤!”說完,脫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辭官回家了。
分析:沒有高尚的品德和氣節就無法做出這樣的舉動。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傳,這正是人們對高尚品德和氣節的追求與向往。
話題:“品德與氣節”“人生的追求”
7、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不吃嗟來之食
春秋時齊國連年災荒。有個叫黔敖的富戶在路邊設了壹個粥攤來周濟逃荒的窮人。壹天,黔敖看見壹個人用袖子蒙著臉,拖著鞋子,沒精打采地走過來,就高聲喊道:“餵,來吃粥。”來人擡眼看著黔敖說:“我因為不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樣的地步。”說完他謝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終餓死在路邊。
分析:不吃嗟來之食的故事流傳千古,激勵著無數後人,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骨氣。
話題:“最高貴的”“品德”
8、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草間偷活 壹錢不值
明末清初的才子吳梅村,先仕明,後降清,做了貳臣後,不敢原諒自己,悔恨交加,詩風也壹變而為蒼涼淒楚。其絕命詞有雲:“追往恨,倍淒咽,故人慷慨多奇節。為當年沈呤不斷,草間偷活。……竟壹錢不值須說,人世事,幾完缺?”稱自己為壹錢不值,這是失節者在民族氣節的正義之旗下的戰栗。
分析:人們對失節者的痛恨自古皆然。老百姓心中有壹桿秤,失節者也會在這桿秤前戰栗不已。
話題:“失節者的戰栗”“懺悔”
9、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貝多芬只有壹個
有壹天,幾個侵入維也納的拿破侖的軍官,發現了大名鼎鼎的音樂家貝多芬,就要求給他們演奏。貝多芬拒絕了,可是,李希諾夫斯基公爵為了逢迎這些侵略者,竟強迫貝多芬演奏。貝多芬憤怒到了極點,他壹腳踢開大門,回到住處,立即把公爵送給他的像摔在地板上,然後留下壹封信:“公爵,妳所以成為公爵,只不過由於妳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為貝多芬,卻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過去有的是,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壹個!”
分析:貝多芬的拒演,體現了壹名愛國者的民族氣節以及個人的尊嚴。
話題:“人格的尊嚴”“自尊與他尊”
10、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吳玉章維護國家尊嚴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並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罷課和絕食以示抗議。
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分析:維護國旗,也就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也就維護了個人的人格。
話題:“尊嚴與人格”“國家與個人”
11、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陳獨秀庭上抒心意
1932年,陳獨秀被捕,在上海成了轟動壹時的新聞。開庭前,作為同國民黨鬥爭的壹種手段,陳獨秀曾揮筆疾書,寫下了洋洋數千言的《辯訴狀》。他指出:“***產黨之終極目的,自然是實現無剝削、無階級,人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社會。”他揭露了國民黨政府的反動、腐朽統治,抨擊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壓迫,表示只要“壹息尚存,予不忍眼見全國人民輾轉悲號於外國帝國主義及本國專制者兩重槍尖之下,而不為之挺身奮鬥也。”
分析:從陳獨秀的《辯訴狀》中,我們可以看到壹顆為民族的解放和富強而孜孜以求的忠貞愛國心。
話題:“心聲”“革命的激情”
11、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陸遊氣吞殘虜
陸遊壹生以詩文為武器,抒寫抗敵禦侮、恢復中原的激越情懷和有誌難伸的憂憤,氣勢雄渾,感情奔放。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的愛國詩人。
分析:陸遊的愛國詩篇沒有矯情,沒有妥協,從中可窺見到詩人強烈的民族氣節。
話題:“文學的力量”
12、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程硯秋拒演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特務機關企圖強迫在北京的京劇界捐獻飛機義演,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當即拒絕說:“我不能給日本人唱義務戲,叫他們買飛機去炸中國人。”程硯秋深知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兇殘,擔心自己的拒演連累別人,於是他不卑不亢地說:“獻機義演的事,我程某人寧死在槍口下也決不從命,請轉告日本人,不要找梨園同行的麻煩。”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分析:面對兇殘的敵人,程硯秋“威武不能屈”的氣節讓人敬畏,令人欽佩。
話題:“氣節”“大寫的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13、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朱自清不吃嗟來之食
我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壹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面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朱自清壹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分析:貪賤不能移的骨氣在朱自清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吃美國“救濟糧”不僅是高貴人格的表現,更是國格的表現。
話題:“骨氣”“人格和國格”
14、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蘇雄的傲氣
現任BBDO廣告公司亞太區董事長的蘇雄認為:如果每壹個廣告公司都堅持自己的原則,那麽整個廣告圈的環境也就可以健康起來。而現在的情況是妳不做,後面有壹大堆公司在排隊。
他說:“前段時間,我們在臺灣的分公司出了這樣壹件事,我們有壹個已經服務了十年的客戶,他們的成功可以說有壹半是我們服務的功勞,前段時間他們提出比稿(即廣告公司為客戶產品所做的市場預測報告。可以由廣告公司主動來做,也可按客戶的要求來做),比稿後,他們要求談價錢,但並沒有按照比稿的結果來比較價格,而是讓所有參加比稿的公司壹起報價,結果另壹家國際廣告公司報出的是我們原先收費1/3的價格,客戶問我能不能出比他們還低的價錢,我當即決定這筆業務不做了,盡管他們占了臺灣公司50%的業務額,但是我覺得作為廣告人我們要有這個骨氣。”
分析:國有國法,行有行規。不按規矩出牌,最終損害的將是整體的利益。有些人和企業只圖壹時的獲利,缺乏長遠的眼光,因小失大,最終難以做大做強。
話題:“規矩與方圓”“骨氣”
15、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球王喬丹
籃球上帝喬丹在壹次中國之行中,拒絕乘坐主辦方為他提供的奔馳、寶馬,而是點名要了美國的道奇山羊。原來喬丹有壹條重要的商業原則,那就是“做廣告從來只做美國貨”,因為,座駕事件與“尊嚴”息息相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球場外的喬丹給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們上了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課,這才是壹個“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相反,我們的各種“星”們,同樣作為青少年們頂禮膜拜的偶像,他們的表現又如何呢?我們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麽樣,卻熱衷於把奇形怪態遁入極端;有些影星不在表演上下功夫,卻老是以緋聞來炒作自己;還有那些所謂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極爛,可酗酒、打架等醜聞不斷。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我們的“星”們有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不是應該好好學學人家喬丹呢?
分析:作為壹名公眾人物,在享有較高的社會回報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其所肩負的社會道義和責任。
話題:“責任”“青少年領袖”
16、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看誰是蠢材”
徐悲鴻在歐洲留學期間,有壹次在留學生的聚會上,壹個金發碧眼的西方留學生站起來挑釁說:“中國人又蠢又笨,只配當亡國奴,就是把他們送到天堂裏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壹向溫和的徐悲鴻抑制不住憤怒,走到這個傲慢無禮的洋學生面前,大聲說:“妳不是說中國人不行嗎?那好,我代表我的國家,妳代表妳的國家,我們比壹比,等學習結業時,看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妳敢嗎?”
1924年,徐悲鴻的油畫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巴黎美術界。那個洋學生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中國人的對手。
分析:徐悲鴻能有那麽大的成績,除了紮實的繪畫技巧,無疑有更深層的東西在支撐著他,那就是:國家、民族、個人的尊嚴。
話題:“民族之光”“尊嚴”
17、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鑒湖女俠為近代婦女
在留學日本期間,秋瑾組織了中國最早的婦女團體——***愛會,並擔任同盟會浙江支部的主盟人。秋瑾回國後在上海辦《中國女報》,提倡婦女解放。她希望借著這份白話文女報,鼓勵女子走出家庭,並贏得自己的尊嚴。還寫出“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的詩句。
分析:當易蔔生在《玩偶之家》中塑造了“娜拉”這壹婦女解放的形象之後,也許就點燃了婦女解放的火炬。不管是娜拉,還是秋瑾,她們昭示的都是“人精神的反叛”,是對“壹個人尊嚴的維護”。
話題:“男女平等”“解放自己”
18、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不下跪的人
1995年3月7日下午3點,頭天晚上加班到淩晨兩點的珠海市南山工業區瑞進電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盼到10分鐘的工休時間,工人們太累了,壹名身體染病的女工實在堅持不住,伏在工作臺上打起了盹。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韓國女老板順手操起壹塊線路板朝這位女工猛砸過去?……緊接著大發雷霆,吼叫著各生產線管理人員直身站立舉起雙手作投降狀,然後叫車間工人統統跪下。人群中有壹個人直直地站著,憤怒地望著這個外國婦人。女老板吼叫:“妳為什麽不跪?”這個人說:“我是不會給妳下跪的!”這個中國青年員工的名字叫孫天帥。
分析:孫天帥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士可殺不可辱”的氣概,更是中國人不畏強暴、毅然捍衛自身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鮮明寫照。
話題:“別讓精神跪下”“站立的人”
19、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李清照夫婦典衣治學
李清照夫婦二人勤儉度日,常典當衣物,“取豐千錢”,買來壹些碑文古跡,回家研習,且全身心投入。她給自己立下規矩:不吃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綢衣,更不置辦貴重飾物。有時她在街市上碰見珍貴史料,寧肯脫掉身上的衣服典當,也要買回。
分析:李清照夫婦為世人所稱頌,流芳百世,這與其對治學的不斷追求分不開的。
話題:“治學貴在勤奮”“癡”
20、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壹次成功就夠了
以下是壹個人壹生的簡歷:5歲時,他父親就去世了;14歲時,他從學校輟學,開始了流浪生活;16歲時,他謊報年齡參了軍,而軍旅生活也是處處不順心;18歲時,他娶了個媳婦,可只過了幾個月,媳婦就變賣了他所有的財產逃回了娘家;他曾通過函授學習法律,可不久又放棄了;後來,他賣過保險,賣過輪胎,還經營過壹條渡船,開過壹家加油站,但都失敗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壹家餐館的主廚和洗瓶師,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館,他又失業了;時光飛逝,眼看壹輩子就這樣過去了,而他仍壹無所有。65歲那年,郵遞員給他送來了他的第壹份社會保險支票,他用這105美元保險金創辦了自己的壹份嶄新的事業;88歲高齡時,他的事業終於大獲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創始人——哈倫德?山德士!
分析:壹輩子都在追求中,只要壹次機會,妳就會成功;如果妳放棄追求,再多的機會,妳都不會成功。
話題:“挫折是壹筆財富”“困境與成功”
21、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愛拼才會贏
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少年時就立誌要在數學上有所作為,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進行演算,光計算過的稿紙,就整整裝了幾麻袋,終於初步論證了這壹猜想,創造了歐洲人用計算機都沒能做到的奇跡。
分析:對事業的追求通常來源於理想以及對事業的信念和拼搏。
話題:“理想與成才”“奇跡的誕生
22、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悲情英雄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從小就顯露出了不受他人控制的獨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組織能力,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反英鬥爭中,年僅17歲的阿拉法特自告奮勇,從沙漠部落中購買武器,偷運到巴勒斯坦,壹時成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
1948年5月,第壹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法特毅然投身於抗擊以色列的戰爭中。在戰火硝煙中,他看清楚了巴勒斯坦人的悲慘命運,認識到革命是惟壹的出路。此後十幾年的時間,他壹直為保家衛國的理想舍身奮鬥。
自由,比任何東西都來得更寶貴。阿拉法特朝著理想國度勇往直前,1993年,他與以色列總理拉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從而拉開了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帷幕。第二年,他結束27年的流亡生涯,回到闊別多年的加沙。1996年,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連任至逝世。
分析:自由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權利,阿拉法特的壹生,正是對“不自由,勿寧死”的最好詮釋。
話題:“禁錮與自由”“為理想艱苦奮鬥”
23、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的時候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說能力,躲在壹個地下室練習口才。由於耐不住寂寞,他時不時就想出去遛達遛達,心總也靜不下來,練習的效果很差。無奈之下,他橫下心,揮動剪刀把自己的頭發剃去了壹半,變成了壹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這樣壹來,因為羞於見人,他只得徹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頭,壹心壹意地練口才,壹連數月足不出室,演講水平突飛猛進。經過壹番頑強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終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大演說家。
與此相似,1830年,法國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簽訂合約,半年內交出壹部作品。為了確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寫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鎖在櫃子裏,把鑰匙丟進了小湖。就這樣,由於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徹底斷了外出會友和遊玩的念頭,壹頭鉆進寫作裏,除了吃飯與睡覺,從不離開書桌,結果作品提前兩周脫稿。這部僅用了5個月時間完成的作品,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文學巨著《巴黎聖母院》。
分析:兩則事例都說明這樣壹個道理:斷掉退路來逼著自己成功,是許多智者的***同選擇。
話題:“我們沒有退路”“退路是借口”
24、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無腿飛行將軍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阿列克謝?梅列西耶夫的飛機被擊落,他在雙腿受傷、凍壞的情況下爬行了18個晝夜,最後回到自己的陣地。雙腿截肢後,他經過鍛煉,重又駕駛殲擊機作戰。他很重視人的體育積極性,這種積極性對健康和精神狀態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從童年時代起就喜歡運動,喜歡劃船,踢過足球,當過守門員。他停飛後每天早晨拼命鍛煉,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預防感冒。
分析:對於壹個雙腿截肢後又重回駕駛室的人來說,那絕對是壹個奇跡。奇跡的發生需要壹個支撐點,那就是毅力。
話題:“真正的殘廢”“殘而不廢”“精神的力量”
25、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第七次努力
英國有個人人皆知的故事:古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六次被入侵之敵打敗,失去了信心。在壹個雨天,他躺在茅屋裏,看見壹只蜘蛛在織網。蜘蛛想把壹根絲纏到對面墻上去,六次都沒有成功,但經過第七次努力,終於達到目的。羅伯特興奮地跳了起來,叫道:“我也要來第七次!”他組織部隊,反擊入侵者,終於把敵人趕出了蘇格蘭。
分析:不經意間的壹次發現改變了羅伯特的人生。蜘蛛本能的行為給了他啟示,堅忍不拔的努力使他最終取勝。
話題:“堅持才能勝利”“信念”
26、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敢問路在何方
唐玄奘25歲離開長安西遊。進入沙漠後不幸迷了路,隨身攜帶的壹罐水也不慎掉了。四五天中曾多次昏倒在地,可是只要他壹醒過來就繼續前進,終於走出了沙漠。他壹路越戈壁、翻峻嶺,經碎葉城,登帕米爾高原,闖鐵門關天險,經歷了近壹年多的時間,終於到達天竺國,成為第壹個周遊古印度的中國旅行家。
分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唐玄奘的成功,更印證了東坡居士的這壹論斷。
話題:“路在腳下”“開拓者”
27、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絕不氣餒的賈平凹
賈平凹在大學中文系讀書時,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他連連在校報上發表詩作,並逐步將作品投向社會上的大小報刊,盡管那時他收到的退稿單比稿費單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氣餒,壹如既往地看書、寫作、投稿,終於獲得成功。20年來,他以壹枝靈秀之筆,寫下了七八百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數十次獲得國內外各種文學獎。
分析:毅力是壹種閃爍著勇敢者光芒的品質。失敗了,不可怕,做壹個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妳的。
話題:“寫作之路”“堅持就是勝利”
28、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王國維之死
王國維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奧的壹筆是他的死。
關於他的死,趙萬裏《王靜安先生年譜》有如下記載:“五月初二日夜,閱試卷畢,草遺書懷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飲食,赴研究院視事亦如常。忽於友人處假銀餅五枚,獨行出校門,雇車至頤和園。步行至排雲軒西魚藻軒前,臨流獨立,盡紙煙壹支,園丁曾見之,忽聞有落水聲,爭往援起,不及二分鐘已氣絕矣,時正巳正也。”
由此大體可以推測,王國維的死,不僅是壹種主動的選擇,而且平靜得很,如同去赴壹位老朋友的約會,沒有絲毫激昂的成分。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平靜,為王國維在文化史的坐標系上圈定了壹個獨特的位置。他並非死於具體的時事,而極可能是死於對他身處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對於中國文化中某些無法補救的缺失的絕望。從大的歷史觀來看,他的死,不僅不拘泥於壹些具體時務,更超越了個體生命;他以死來將自己同淪落的文化分割開來——他看到,倘肉體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滅,所以,只有以肉體的死,換取精神的永生。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處。當時恐怕只有少數有同感者看穿了這壹點。
分析:寧靜無悔的選擇,似乎在追求著什麽,也許是中國知識分子那內心深處的壹種恬然吧!
話題:“選擇和追求”“死亡與永生”
29、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炙肘練筆
當代畫家潘覲繢於上海藝專畢業後,回到家鄉賣畫為生。他在惡劣的環境下刻苦練畫,常十幾個小時不停地練。晚上他就在煤油燈下練畫,還找到了治瞌睡的最好辦法。每當夜間作畫困意纏繞,難以自制時,他就把臂膀伸到燈罩上,滾燙的煤油燈玻璃罩發出“嗤”的壹聲。劇痛驅散了他的睡意,又提起精神繼續作畫。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幾塊黑色瘢痕。他刻苦學畫作畫,終獲成功。他的魚類畫,風格特異,獨樹壹幟,蜚聲中外。
分析:學習既要講究方法,也需要毅力。任何想投機取巧的人都不可能獲得成功。
話題:“刻苦”“成功的法則”
30、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不達目的不罷休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專家。有壹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壹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所有的舊書攤也未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時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壹連18天都跑到圖書館去抄書,壹部10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侯寶林正是憑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才成為壹代相聲藝術宗師的。
分析:語言大師侯寶林以他的行動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要想成就壹番事業,壹要勤奮好學,二要持之以恒。
話題:“笑聲來自勤奮”“學習成就天才”
31、作文素材人生信念篇:童第周新婚別愛妻
1930年,童第周剛結婚,為了深造,他毅然告別了妻子,到比利時留學。他們堅信:“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壹去,就是4年。妻子在家養育著孩子,還把菲薄的工資省下壹些寄給國外幾乎壹貧如洗的童第周,他不禁熱淚盈眶。4年後童回國,二人從此並肩在實驗室探索著生物學的奧秘。
分析:求知者,有時近於無情者;看似無情,卻是至情。
話題:“有情與無情”“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