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杜牧《村行》詩詞賞析

杜牧《村行》詩詞賞析

村行

 唐代:杜牧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

 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

 蓑唱牧牛兒,籬窺茜裙女。

 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譯文

 仲春時節我經過南陽縣西,村莊裏的桑樹都長出了嫩芽。

 和風吹拂著依依垂柳,點點細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

 披著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著紅裙的少女隔著籬笆偷偷張望。

 我走進農家脫下半濕的衣裳,主人擺出豐盛的飯菜招待我。

  註釋

 春半:陰歷二月。南陽:地名,古稱宛,今河南省南陽市。

 村塢:村莊,村落。塢,四面如屏的花木深處,或四面擋風的建築物。

 娉娉:姿態美好的樣子。

 回塘:曲折的池塘。

 蓑:草制的雨衣。

 茜裙:用茜草制作的紅色染料印染的裙子。茜,茜草,多年生植物,根黃赤色,可作染料。

 征衫:行途中所穿的衣服。

 饋:招待。雞黍:指村人準備的豐盛飯菜。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牧於開成四年(839)春,由宣州到長安做官時途經南陽,在南陽城西農家避雨時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有感而寫下的田園村野風景小詩。

  賞析

 這是壹幅美麗的農村風景畫。仲春季節,南陽之西,壹派大好春光。美時,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陽西”中,隱約而至。遍村柔桑,欣欣向榮。著壹“過”字,境界全出。“柔桑過村塢”,在動態中,柔桑生長的姿態和鮮嫩的形狀,活現在眼前,這就把春天的鄉村,點綴得更美了。加之垂柳扶風,娉娉裊裊,春雨點點,回落塘中,更有壹種說不出的情趣。再看,那農家牧童,披著蓑衣,愉快地唱著歌;竹籬笆內,可窺見那穿著絳*裙子的農家女的倩影。行路征人,解松半濕的衣衫,在村裏歇腳,村主人熱情地用雞黍招待客人。這首詩,首聯、頷聯是寫村景,頸聯、尾聯是寫村情。其景實,其情真,與詩題是呼應的。

 《村行》的藝術特色,可用輕倩秀艷來總括。《李調元詩話》雲:“杜牧之詩,輕倩秀艷,在唐賢中另是壹種筆意,故學詩者不讀小杜詩必不韻。”所謂輕倩秀艷,即輕盈巧倩,秀美艷麗。它好像是個風華正茂的女子,秋波流轉,含情脈脈,秀而不媚,艷而不*,風姿婀娜,楚楚動人。

 輕倩秀艷,不僅顯示在婦女形象和愛情生活的描寫中,也表現在大自然的描繪中。除了《村行》以外,《漢江》、《寄揚州韓綽判官》、《山行》、《寄遠》、《柳絕句》、《江南春絕句》等,均以輕倩秀艷見長,又各有其奇特風采。然而,它們與《村行》相比,卻缺少那麽壹點點野趣與農村風味。《村行》壹詩,在輕倩秀艷之中,顯示出野逸、村樸、真摯、熱情。詩人所描繪的柔桑、村塢、垂柳、塘雨、蓑衣、牧童、耕牛、籬笆、村女、主人、雞黍等,都是美好的田園風光。

 《村行》不是靜止的田園畫,而是運動著的風光圖。從詩題中,就點出了“行”的特色。“行”,帶動全篇,連風景也是處於流動之中的。在詩人筆下,春,不是停滯的,也不是籠統地指正、二、三月,而是指農歷二月中旬。這時,春天已過去壹半,故曰“春半”。這個半字,雖本身不是動詞,但詩人卻賦予它以動作性,它顯示出大好的仲春季節的來臨。此外,在詩人筆下,柔桑處處,生機勃勃,但詩人在描繪它的長勢時,不用滿字,而用“過”字。這個“過”字,既寫了柔桑的生長過程之快,又寫了柔桑長勢之茂盛及其涵蓋面之大。此外,詩人筆下之柳,不是呈壹種動勢,而是呈多種動勢。它不僅下垂,而且隨風搖動,仿佛少女娉娉的腰肢壹樣,左右擺動。此外,作者所寫的雨,不是大雨,而是點點細雨。“點點”,還呈現出落雨的動勢。雨落水塘,濺起圓圓的水花,“回”字,與前面的“垂”字對照,“點點”與前面的“娉娉”對照,更加強了風景的動態美。如果說,前面兩聯是寫風景動態美的話,那麽,後面兩聯就是寫風情動態美了。放牛娃唱著動聽的歌,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從外邊可以窺及籬內村女絢麗的衣裙,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征衫半濕,且解且歇,村人好客,饋以雞黍,給人以味覺上、觸覺上的美感。詩人就是如此地善於捕捉剎那間的人物的動態去表現農村的人情美。

 《村行》這首小詩,具有輕柔秀美的特點。它與《商山麻澗》等詩,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商山麻澗》中,所寫的雲光嵐彩,柔柔垂柳,滴滴塘雨,秀眉牧童,茜裙女兒,均富於柔和的特質。此外,詩人寫竹,則“歷歷羽林影,疏疏煙露姿”(《栽竹》);寫梅,則“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梅》);寫鵁鶄,則“靜眠依翠竹,暖戲折高荷”(《鵁鶄》);寫鷺鷥,則“驚飛遠映碧山去,壹樹梨花落晚風”(《鷺鷥》)。這些詩句,與《村行》雖各有特色,但都具有輕倩秀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