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生銀杏,樹高可超過30米,胸徑超過3米。在適宜條件下,銀杏可以長成樹幹通直、圓滿,尖削度小的優質用材。適宜的生態環境,是保證銀杏長成尖削度小的優質用材的基礎。處於起始地之壹的浙江省臨安縣西天目山上的銀杏,有高大的金錢松等林木伴生,加之山地腐殖土疏松肥沃,所以,植株長勢更旺,樹幹通直,從地面起,至少有十幾米長的樹幹,幾乎上下壹般粗。90年生的成年樹,樹高23—26米,單株材積1立方米左右,並仍處於材積生長的高峰期。
處於孤立木狀態的銀杏,以及偏北(如遼寧)或偏南(如廣東)分布的銀杏,壹般主幹上分枝的高度不足2米,主幹上下粗細懸殊,尤其在分杈的骨幹枝上下,差別更為突出。這是由於植株生長受到各種因素抑制的結果。近於輪生的骨幹枝,有時會使主幹的生長受到極大的抑制。這種狀況盡管對生產優質木材極為不利,卻有利於植株的開花結實。
銀杏的木質部由帶緣孔的圓形管胞所組成。部分薄壁細胞內有大粒草酸鈣結晶,外觀成紅色,射線極不發達,有明顯的年輪。銀杏的皮層較厚,具小菱形或橢圓形皮孔,外表皮壹般呈條狀或小塊狀開裂,略帶不同程度的交叉。
銀杏主幹上有大量隱芽。由這些隱芽萌發的短枝,有時也能開花結實。某種條件下,這些穩芽還會發育膨大,形成壹排排腫瘤狀凸起物。在主枝基部或大枝彎曲處,這種凸起物呈鐘乳狀,俗稱“乳子”、“銀乳”或“樹乳”。已見的最大樹乳長度超過2.0米,基部直徑大於28厘米(貴州)。在樹幹基部,這種凸起物呈橫向擴展,形成瘤狀物,群眾稱之為“椅子”。有時在主幹上能見到壹排排橫向排列的疣狀突起,也是由銀杏的不定芽發育而成的。它與樹乳不同的是,見不到明顯的向地性。產生這種凸起的機理尚不明確,初步推斷可能與植株生長受到抑制有關。
銀杏的雌株雄株都能產生樹乳,但是雌株產生樹乳的比例明顯高於雄株。所以,群眾中有“銀杏只有長了樹乳和椅子,才能結實”的說法。
實際上,不僅大樹能長樹乳,即使是壹、二年生的幼苗,乃至剛播種二個月的芽苗,在根系生長受阻或其他特定條件下,其根莖以下部位,也可長出小瘤狀物;相反,已經進入結實期的成年銀杏也不是株株都能長出樹乳。所以,把形成樹乳作為進入結實期的標誌,這種說法缺乏根據。究竟能否從產生樹乳的難易程度對銀杏的結實乃至其他性狀,作出早期鑒定,也值得做些深入研究。對於樹乳的形成,目前尚缺乏統壹的認識。有人認為是生理現象,指出這是壹種原始性狀,是起源早的殘留物種所***有的。有人則認為樹乳的形成可能與樹皮厚度有關。周皮薄就易產生樹乳。還有人認為這是壹種病理現象,是銀杏組織受到某種外因刺激,才長出瘤狀物的。但是,他們並沒有確證究竟是何種微生物才導致了樹乳的形成。
樹乳生長具有明顯的向地性。它壹接觸地面就能快速生根。離體樹乳在適宜條件下培育,不到壹個月就能長根。這些事實告訴我們,樹乳是氣生根。這種看法,在銀杏樹大幅度切根並使其根系生長受抑時可以大批量誘發樹乳的事實中,又得到了進壹步證實。
對剛形成的樹乳做解剖,可見到數圈沿樹乳皮層排列的圓形空腔。腔內充滿紫色漿汁,其構造與胚根組織類同。對樹乳組織作營養分析,發現其含大量澱粉。所有這壹切,都說明將其判斷為壹種氣生根組織是較為合理的。
成年樹枝幹部位長出的樹乳,往往在枝條下垂的拐角處。這些部位,往往有水滴聚集,向下運輸的有機養分也易於在這些地方累積。這就從樹體的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創造了不定根形成和生長的條件。生長受阻,濕潤的氣候,則更加助長了這種不定根的產生,這也是樹乳形成有地區性差別的根源。
科學家已經測定了根杏木材中重要有機成分的含量,甘露聚糖含量為7.06%,半乳聚糖含量為1.87%,生材甲氧基含量為2.41%,氣幹材甲氧基含量為4.55%,幹材甲氧基含量為5.20%。銀杏樹皮單寧含量為10.0%,著色度為1.17。
銀杏邊材、內皮和外皮在堿性介質中用硝基苯氧化得到的氧化產物中,含量最高的是香草醛,其次是對羥基苯甲醛和對羥基偶氮苯,還有少量香草酸、甲酰基香草酸丁香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