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秦觀寫家鄉的詩

秦觀寫家鄉的詩

1. 關於家鄉詩句秦觀

關於家鄉詩句秦觀 1.秦觀發出了思家鄉的詩句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譯文

怎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春寒料峭,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

秦觀謫居遠離家鄉的郴州這個湘南小城的客舍裏,本自容易滋生思鄉之情,更何況不是宦遊他鄉,而是天涯淪落啊。這兩句正是意在渲染這個貶所的淒清冷寞。春寒料峭時節,獨處客館,念往事煙靄紛紛,瞻前景不寒而栗。壹個“閉”字,鎖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館門,也鎖住了那顆欲求拓展的心靈。更有杜鵑聲聲,催人“不如歸去”,勾起旅人愁思;斜陽沈沈,正墜西土,怎能不觸動壹腔身世淒涼之感。詞人連用“孤館”、“春寒”、“杜鵑”、“斜陽”等引人感發,令人生悲傷心景物於壹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創造“有我之境”。又以“可堪”二字領起壹種強烈的淒冷氣氛,好像他整個的身心都被吞噬在這片充斥天宇的慘淡愁雲之中。王靜安先生吟誦至此,不禁揮筆題曰:“少遊詞境最為淒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則變而為淒厲矣。”(《人間詞話》)前人多病其“斜陽”後再著壹“暮”字,以為重累。其實不然,這三字表明著時間的推移,為“望斷”作註。夕陽偏西,是日斜之時,慢慢沈落,始開暮色。“暮”,為日沈之時,這時間順序,蘊含著詞人因孤寂而擔心夜晚來臨更添寂寞難耐的心情。這是處境順利、生活充實的人所未曾體驗到的愁人心緒。因此,“斜陽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出自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2.秦觀的思念家鄉詩詞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壹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壹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秋思

張 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

秋風引

―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

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

孤客最先聞。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天凈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人日思歸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

思發在花前。

3.關於秦觀的詩句 越多越好

/qg.htm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獨自淒涼人不問.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困依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望海潮星分鬥牛,疆連淮海,揚州萬井提封.花發路香,鶯啼人起,珠簾十裏東風.豪俊氣如虹,曳照春金紫.飛蓋相從,巷入垂楊,畫橋南北翠煙中.追思故國繁雄,有迷樓掛鬥.月觀橫空,紋錦制帆,明珠濺雨,寧論爵馬魚龍.往事逐孤鴻,但亂雲流水.縈帶離宮,最好揮毫萬字,壹飲拼千鐘.望海潮秦峰蒼翠,耶溪瀟灑,千巖萬壑爭流.鴛瓦雉城,譙門畫戟蓬萊燕閣三休.天際識歸舟,泛五湖煙月.西子同遊,茂草臺荒,苧蘿村冷起閑愁.何人覽古凝眸,悵朱顏易失,翠被難留.梅市舊書,蘭亭古墨,依稀風韻生秋.狂客鑒湖頭,有百年臺沼.終日夷猶,最好金龜換酒,相與醉滄州.望海潮 洛陽懷古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憶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喈.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水龍吟小樓連遠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朱簾半卷,單衣初試,清明時候.破暖輕風,弄晴微雨,欲無還有.賣花聲過盡,斜陽院落,紅成陣、飛鴛鴦.玉佩丁東別後,悵佳期、參差難又.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向人依舊.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鏟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壹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怎奈何、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木蘭花慢過秦淮曠望,迥瀟灑、絕纖塵.愛清景風蛩,吟鞭醉帽,時度疏林.秋來政情味淡,更壹重煙水壹重雲.千古行人舊恨,盡應分付今人.漁村,望斷衡門,蘆荻浦、雁先聞.對觸目淒涼,紅雕岸蓼,翠減汀萍,憑高正千嶂黯,便無情到此也銷魂.江月知人念遠,上樓來照黃昏.好事近春路雨添花,花動壹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飛雲當面化龍蛇,夭驕轉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浣溪沙錦帳重重卷暮霞,屏風曲曲鬥紅牙,恨人何事苦離家.枕上夢魂飛不去,覺來紅日又西斜,滿庭芳草襯殘花.如夢令遙夜沈沈如水,風緊驛亭深閉.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 如夢令樓外殘陽紅滿,春入柳條將半.桃李不禁風,回首落英無限.腸斷,腸斷,人***楚天俱遠.如夢令池上春歸何處,滿目落花飛絮.孤館悄無人,夢斷月堤歸路.無緒,無緒,簾外五更風雨.調笑令心素,與誰語,始信別離情最苦.蘭舟欲解春江暮,精爽隨君歸去.異時攜手重來處,夢覺春風庭戶.阮郎歸褪花新綠漸團枝,撲人風絮飛.秋千未拆水平堤,落紅成地衣.遊蝶困,乳鶯啼,怨春春怎知.日長早被酒禁持,那堪更別離.阮郎歸宮腰裊裊翠鬟松,夜堂深處逢.無端銀燭殞秋風,靈犀得暗通.身有限,恨無窮,星河沈曉空.隴頭流水各西東,佳期如夢中. 阮郎歸瀟湘門外水平鋪,月寒征棹孤.紅妝飲罷少踟躕,有人偷向隅.揮玉箸,灑真珠,梨花春雨余.人人盡道斷腸初,那堪腸已無.阮郎歸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虛.麗譙吹罷小單於,迢迢清夜徂.鄉夢斷,旅魂孤,崢嶸歲又除.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調笑令輦路,江楓古,樓上吹簫人在否?菱花半璧香塵汙,往日繁華何處?舊歡新愛誰是主,啼笑兩難分付. 調笑令腸斷,繡簾卷,妾願身為梁上燕.朝朝暮暮長相見,莫遣恩遷情變.紅綃粉淚知何限,萬古空傳遺願.調笑令戀戀,樓中燕,燕子樓空春色晚.將軍壹去音容遠,空鎖樓中深怨.春風重到人不見,十二闌幹倚遍.調笑令柳岸,水清淺,笑折荷花呼女伴.盈盈日照新妝面,水調空傳幽怨.扁舟日暮笑聲遠,對此令人腸斷. 虞美人高城望斷塵如霧,不見聯驂處.夕陽村外小灣頭,只有柳花無數、送歸舟.瓊枝玉樹頻相見,只恨離人遠.欲將幽恨寄青樓,爭奈無情江水、不西流.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洄,可惜壹枝如畫、為誰開.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點絳唇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煙水茫茫,千裏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臨江仙千裏瀟湘挪藍浦,蘭橈昔日曾經,月高風定露華清.微波澄不動,冷浸壹天星.獨倚危檣情悄悄,遙聞妃瑟泠泠.新聲含盡古今情,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南歌子靄靄凝春態,溶溶媚曉光.何期容易下巫陽,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暫為清歌駐,還因暮雨忙.瞥然歸去斷人腸,空使蘭臺公子、賦高唐.南歌子玉漏迢迢盡,銀潢淡淡橫.夢回宿酒未全。

4.王維 蘇軾和秦觀思念家鄉的詩句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

王維《雜詩三首·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壹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

蘇軾《臨江仙·送王緘》: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憑將清淚灑江陽。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殷勤且更盡離觴。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

秦觀《阮郎歸·湘天風雨破寒初》:

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虛。麗譙吹罷小單於。迢迢清夜徂。

鄉夢斷,旋魂孤。崢嶸歲又除。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5.宋代師人秦觀詠家鄉的詩

主要有以下兩首:

秦觀《阮郎歸·湘天風雨破寒初》:

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虛。麗譙吹罷小單於。迢迢清夜徂。

鄉夢斷,旋魂孤。崢嶸歲又除。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送孫誠之尉北海》:

吾鄉如覆孟,地據提楚脊。

環以萬頃湖,粘天四無壁。

蜿蜓戲神珠,正晝飛霹靂。

草木無異姿,靈氣殊郁積。

所以生群材,名抱刑山璧。

小為百夫防,大為萬人敵。

夫子少邁倫,喑嗚阻金石。

奏賦明光宮,玉座瞻咫尺。

翻身墮雲霄,十載迫窮厄。

焚舟更壹戰,得尉滄海北。

五月乘畫船,簫鼓事遠適。

天橫齊山青,雨帶楚水黑。

勿雲晚方仕,四十乃古昔。

勿雲名位卑,九萬自此擊。

幽求尉朝邑,鬢發森己白。

元振尉通泉,律令非所即。

壹朝會風雲,顧眄立四極。

秦觀(1049-1100),字少遊,壹字太虛,江蘇高郵人。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學家、詞人,被尊為婉約派壹代詞宗。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官)、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政,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於文詞。他十五歲喪父,自幼研習經史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