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是什麽?

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是什麽?

王安石曾寫過壹首泊船瓜洲 ,其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安極為傳神,據說跟賈島當年寫“僧敲月下門”時對“推”與“敲”二字在選取時所下的功夫不相上下。

原詩如下: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相關的故事:

本來這首詩的第三句是“春風又到江南岸”,但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壹到江南是什麽景象,缺乏詩意,想了壹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壹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壹些,寫出了春風的壹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壹下。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壹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壹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裏,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壹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壹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復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壹些,顯得十分醒目。 壹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