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關於陶瓷之路的信息

關於陶瓷之路的信息

坦洲——陶瓷之路的起點

-

09/09/2003 15: 30明星在線

陶瓷業是湖南的傳統手工業。經過壹千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隋唐五代時期最發達的產業。唐代是中國陶瓷史上的壹個繁榮時期。湖南長沙窯以發明釉下彩瓷器而聞名,代表了當時中國瓷器生產的最高水平,產品暢銷海內外,所以潭州成為陶瓷名路的起點。

隋代湖南的瓷器主要是青瓷,考古發現主要集中在長沙和湘陰。發現最早的青瓷遺址是湘陰窯(又稱嶽州窯)。此窯產品灰白色,溫度高達1300℃,塗以豆藍釉,光亮透明。長沙市鹹嘉湖壹座初唐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瓷器和青瓷俑。形制、釉色、胚質、裝飾技法都具有湘陰窯的特點。

1958銅官鎮附近瓦紮坪發現長沙窯遺址,出土大量瓷器。長沙窯主要分布在湘江東岸的石柱、瓦紮坪,長沙以北25公裏,潼關鎮以北5公裏,故又稱石柱窯或潼關窯。關於長沙窯的文獻很少,只有湖南詩人李群玉用石頭(石頭就是石屋)做了壹些描述:

“古海岸陶器,高林壹燒。湖南浦口焰紅,煙觸洞庭雲。回到四處亂飛的野煤,遠處的空中爆炸響得很廣。地形枯燥,不敢去朱榮墳前。”

長沙窯釉技術的發展經歷了青釉、彩釉和釉下彩三個階段。釉下彩階段從唐憲宗元和(806-820)持續到晚唐,並延續到五代。釉下彩的發明是制瓷技術發展進步的結果。在此之前,我國已有化妝釉工藝,在壹定程度上解決了瓷器燒制中不同釉色的偏差。但當時唐代瓷器的格局是“南青北白”,人們形成了這樣壹種“白瓷銀為美,青瓷如玉”的審美時尚,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是其中的傑出代表。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發展變化,單色釉瓷器逐漸失去生命力,走向衰落。曾經占主導地位的越窯青瓷也在不斷地使用金色、鎏金、棕褐色等新技術美化產品。受此變化影響,長沙窯借鑒越窯青瓷進行大膽創新,發明了白瓷釉中青瓷釉下彩和月桂色新工藝,並與傳統的插花、刻花、沖壓、糊捏等裝飾技法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釉下彩的具體做法是在化妝釉上加壹層發色料,將化妝釉和發色料都覆蓋在釉下,使它們在高溫下發生化學反應,同時燒成釉下彩。用釉下彩自由描繪,有圖案、寫實、創作等,形成釉下彩畫。

長沙窯的造型藝術和裝飾藝術異彩紛呈,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可與唐三彩相媲美。長沙窯的工匠善於從生活中汲取營養。他們從把握動物的獨特習性出發,運用素描、漫畫等簡潔的手法,塑造了壹批栩栩如生的動物造型,如威嚴的獅子、溫順安詳的綿羊、調皮的狗、機警的兔子、笨胖的豬、粗心的青蛙、喜氣洋洋的小鳥等。形象生動傳神,與唐三彩相得益彰。長沙窯最有創意的裝飾藝術是在胎體上繪畫。西晉後期,我國開始在瓷器釉面上點褐色,但將繪畫藝術成功應用於瓷器藝術的是唐代的長沙窯。

繪畫多以自然為題材,形成生動的寫意水彩畫。長沙窯瓷器的寫意,大致可分為山水花鳥畫、動物畫、人物畫。其中花鳥畫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寫意花鳥畫。它使用了大量的技術,如素描,鉤花,點葉,點堆,扔顏色等。,而最傑出的壹個達到了“畫花說話,畫鳥飛翔”的境界,頗有意境。在人物畫中,有壹幅畫的是壹個孩子背著壹擔東西,肚子裏流著壹口鍋。壹個胖乎乎的孩子,頭很大,圍著壹條圍兜,背上壹條長毛巾,邊跑邊飄,用誇張寫實的手法,構成了壹幅寓意清新,童趣可愛的畫面。

長沙窯瓷器的另壹大創新是在釉下胎體上鐫刻了大量的詩詞和文字。這些詩詞大多反映了當時的壹些社會狀況或表達了工匠自身的感受,或作為產品廣告。在瓷器上寫詩或警句,可以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增加對美的享受。長沙窯的這種做法影響深遠,壹直延續至今。

長沙窯以其創新、高檔、精湛的藝術贏得了世界的偏愛,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甚至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據考古發現,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出土過長沙窯制品,如朝鮮、日本、伊朗、伊拉克、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斯裏蘭卡、巴基斯坦等。在中國,浙江、安徽、上海、江蘇、河南、陜西、福建、廣西和廣東揭西縣都出土過長沙窯制品,在西沙群島也發現過長沙窯瓷器。其中,江蘇揚州和浙江寧波最為集中。65438年至0973年,寧波玉浦門出土了約700件唐代瓷器。除越窯產品外,以長沙窯瓷器為最多,內含精美的釉下彩繪鹿壺、脈枕等。1975年間,揚州唐城遺址出土了598件長沙窯彩瓷,約占出土完整唐瓷的70%,其中有精美的青花盛壺。

長沙窯是瓷器手工業的大型私人作坊,其瓷器生產屬於外向型商品生產。其窯址(潼關石柱)靠近湘江,北臨洞庭湖,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將產品運往當時繁華的國際貿易城市揚州,以及明州(寧波)、廣州等沿海城市,再運往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國外出土的長沙窯瓷器絕大多數是從揚州、寧波等地運來的,也有壹部分逆流湘江,經靈渠到達廣州。安徽等地出土的長沙窯瓷器並非直接從長沙進口,而是從揚州、寧波等地進口。可見,揚州、寧波、廣州等地是長沙窯瓷器的重要集散地和轉售地。為了滿足出口的需要,長沙窯瓷器上的景物和人物表現了銷售地的風土人情,以適應當地人的口味。比如長沙窯遺址出土的壹件瓷背壺,小口卷唇,直頸,壺身扁平。水壺兩側向內凹陷,高度約20厘米。壹般用黃釉、綠釉或全綠釉彩繪。釉色鮮艷浪漫,中亞西亞風格明顯,遊牧色彩濃厚。1983年,揚州出土壹件刻有阿拉伯文字“最大神”的長沙窯背壺。可見這種背水壺是專門出口的產品。在外銷的長沙窯瓷器中,以褐斑貼花瓷為最多。這些貼花大多帶有濃厚的中亞、西亞風格,如胡人樂舞、獅子、鳥上棗等。這種瓷器主要銷往中亞和西亞。壹些瓷器上裝飾有與佛教有關的蓮花,主要銷往印度和東南亞。

長沙窯瓷器的大規模出口,不僅滿足了進口國人民的生活需求,也對這個國家和地區的陶瓷技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伊斯蘭國家流傳已久的藍黃雜色瓷器,在工藝上類似長沙窯的釉下彩或掛色做法。日韓的陶瓷風格受長沙窯的影響更明顯。壹眼望去,日本福岡縣多良田遺址出土了壹件青黃釉褐綠色持壺。乍壹看會以為是長沙窯的作品,因為壺的造型是長沙窯出品最多的多棱壺,青中帶黃,釉中掛綠棕,頗富長沙窯制品的氣質。但其實壺是正宗的日貨,是模仿長沙窯的工藝改造而成的。

長沙窯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了國內和世界市場,成為歷史上長沙對外貿易的主要出口商品,在長沙貿易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長沙窯的成功之處在於善於從國內外吸收有益的藝術營養,勇於創新,以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在對外出口中尋求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