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
出處:唐·孟浩然《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釋義:十五歲正是穿采衣(未冠者之服)的年齡,和母親住在壹起,在母親面前侍奉左右,壹家人享受天倫之樂。
2、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
釋義: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子女想好好贍養父母可父母卻已經不在了。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出處:唐·孟郊《遊子吟》
釋義:誰說做兒子的這顆象小草壹樣稚弱的心,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壹樣的慈愛呢?
4、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出處:周朝《詩經》
釋義:沒有父親叫我依靠何人?沒有母親叫我仰仗何人?
5、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出處:唐·李商隱《送母回鄉》
釋義:母親對我的恩情竟無以為報,人生在世還有什麽意思?!
:母親,親屬關系稱謂的壹種,子女對生養自己的女子的稱謂,俗稱媽媽。也用於比喻養育人的某壹群體或事物。
母親在各國文化中均是被歌頌的形象,人們用各種方式頌揚母親的偉大。由此產生出的非常多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
母親節(Mother's Day),作為壹個感謝母親的節日,最早出現在古希臘,時間是每年的壹月八日,而在中國、美國、加拿大和壹些其他國家,則是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其他壹些國家的日期也並不壹樣。母親們在這壹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而我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