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註釋:
吟:古代詩歌的壹種體裁.石灰吟:吟唱關於石灰的詩歌.錘:敲打.若;好像.等閑:平平常常的事情.清白:指高尚的節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於謙(1398-1457),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詩人、政治家和軍事家.這壹著七言絕句,作於明成祖永樂十三年(1415年),當時於謙只有十七歲.
全詩的大意是: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裏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是能夠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表面看來,這首七絕只是詠物之作,即詩人運用白描之手法,突現出石灰不怕擊打、不怕烈火,甘願粉身碎骨而把白白粉末奉獻給人們的特點.可是,細細推敲,卻又不難見出詩人的別具匠心——詠物,實為言誌.即運用擬人和借喻等手法,借石灰之口,壹語雙關,表達自己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永遠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於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於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於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