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跳珠亂入船。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作品:望湖樓醉書五絕
內容: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註釋
1.望湖樓:在杭州西湖邊。
2.未遮山:還沒有把群山遮住。
3. 翻墨:像墨汁壹樣的黑雲在天上翻卷。遮:遮蓋,掩蓋。
4.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壹樣在船中跳動。
5.卷地風:風從地面卷起。
6. 水如天:遠遠望去,水天壹色,連成壹片。
解說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壹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壹句寫黑雲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後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麽迅速,詩人用筆又多麽神奇。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壹。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壹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為豪放派詞人。
廣場西側,傍湖而建。蘇東坡曾作膾炙人口的詩篇《望湖樓醉書》,望湖樓也因而名聞天下。近年重建的望湖樓總面積360多平方米,主樓閣望湖樓,以曲廊與輔樓餐秀閣相銜接。望湖樓青瓦屋面,朱色單檐雙層歇山頂,整個建築宏麗古雅。地勢較低處植草坪、棕櫚、冬青,點綴峰石;地勢較高處疊石築山,使之峰石嵯峨,回欄環繞。登樓憑欄,取山形,臨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綠凈,樓閣鏡中懸”,確為壹處西湖名樓。
斷橋東有望湖樓,又名看經樓、先得樓。登臨眺望,壹湖勝景皆收眼底。宋代王安石、蘇軾等人,都曾有詩詠望湖樓,或詠樓上觀景的感受,其中蘇軾的《望湖樓醉書》最有名: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古詩今譯
烏雲翻滾像潑灑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上船。卷入地而來壹陣大風忽然間把雨吹散,風雨後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壹片。
名句賞析——“白雨跳珠亂入船。”
這首詩歌,作者描寫了自己在望湖樓上飲酒時所見到的西湖山雨欲來和雨過天晴後的景色。作者先從暴雨臨前寫起,其景象是天上黑雲翻滾,就像濃濃的墨汁在天邊翻轉,遠處的山巔在翻騰的烏雲中依稀可辨,這個時候,如註的驟雨就已經來到。大雨裹挾著白色的雨點砸在船上,水花四濺,仿佛千萬顆珍珠,從天上傾倒而下。正在人們感受暴雨的壯觀場面的時候,壹陣狂風席地卷來,壹下子吹散了烏雲和大雨。雲開日出,望湖樓下水面平靜如鏡,空氣清新,遠遠望去,水天壹色。詩人善於渲染氣氛,從陰雲壓近湖面、急雨驟降的壯闊,寫到煙消雲散,雨過天晴,用筆跌宕起伏,而又從容不迫,描寫天氣變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頗有戲劇性場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亂入船”壹句,最為傳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賞這首詩,他50歲時再到杭州,特意又寫詩說:“還來壹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足見他對這首詩的喜愛。
詩句點評
前兩句寫雨前的烏雲和大雨的奇觀。色彩分明,比喻生動,而意味微妙。“黑雲翻墨”,形容天色驟變,來勢嚇人,似乎非要天昏地黑不可。然而實際上“未遮山”,天光還亮,遠山還看得間,烏雲不曾遮蔽壹切。“白雨跳珠亂入船”是驟雨的效果。
後二句便寫風起雲散雨消,恢復天清水明。敘述明快,寓意顯豁。壹陣風便把烏雲驟雨驅散幹凈,可見其為壹時消息,並無根底。而後,“水如天”,令人更覺開闊舒朗。
詩人興致勃勃地欣賞了這場陣雨從風雲變色、瓢潑傾盆到雲消雨散的全過程,生動如實地描繪下來,是壹首美妙的寫景詩。但它景中有情有興寄,表現壹種旁觀欣賞的態度和情緒,站在高處,置身雨外,看得清楚,覺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