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湛氏傳文言文

湛氏傳文言文

1. 陶母湛氏 文言文 求翻譯

陶公年輕時就有遠大的誌向。

他家中極為貧困,與母親湛氏住在壹起。距他家不遠的範逵壹向很有聲名,被選拔為孝廉,有壹次他路過陶侃家投宿。

當時連日冰雪,陶侃家壹無所有,但範逵的馬匹隨從很多。陶母湛氏對陶侃說:“妳只管去把客人留下,我自當設法招待。”

湛氏的頭發長得拖到地上,剪下做成兩段假發,賣去後買了幾斛米,又砍下家中幾根屋柱,全都劈開當柴燒,還將坐臥用的草墊鍘碎作為馬料。到傍晚時分,便準備好了精美的食物,範逵的隨從也都供應充分。

範逵既贊嘆陶侃的才幹口才,又對他深厚的情意感到過意不去。第二天早晨離去時,陶侃追隨相送不肯停止,送了將近壹百裏路。

範逵說:“送得很遠了,您應該回去了。”陶侃仍然不肯返回。

範逵說:“妳可以回去了。到洛陽之後,我壹定替妳美言揚名。”

陶侃這才返回。範逵到洛陽後,向羊晫、顧榮等人極力贊揚陶侃,陶侃於是獲得了極好的聲名。

2. 陶侃母湛氏

譯文

陶侃的母親湛氏是豫章新淦人,早年被陶侃的父親納為妾。生下陶侃後,陶家更加窮困,湛氏每日辛勤的紡織供給陶侃日常所需,要他結交才識高的朋友。

陶侃年輕時當過潯陽縣衙小吏,曾掌魚市交易。有壹次他派人送給母親壹條腌魚,湛氏退還腌魚,並且寫了封信責備陶侃說:“妳身為官吏,假公濟私把魚拿來送給我,非但不能讓我高興,反而更增加我的困擾。

鄱陽的範逵以孝聞名,被舉為孝廉(時選舉科目名,推舉能孝順父母,德行廉潔清正的人)。壹次他投宿陶侃家,正逢連日冰雪,陶侃家中空無壹物,而範逵隨行仆從,馬匹甚多,湛氏對陶侃說:“妳只管請客人留下,我自有打算。”

湛氏有壹頭烏黑亮麗,長度及地的頭發,她壹刀剪下頭發,買得好幾鬥米回來,又將睡覺用的草墊壹割為二,做為馬匹的糧草,再砍斷屋柱作柴薪,就這樣準備了豐盛的饌食,使範逵主仆受到周全、忱的招待。

事後範逵曾感嘆的說:“沒有湛氏這樣的母親,生不出陶侃這樣的兒子。陶侃終於成為晉朝大臣。

3. 翻譯《陶侃母湛氏》

陶侃的母親湛氏是豫章新淦人,早年被陶侃的父親納為妾,生下陶侃。

陶家窮困,湛氏每天辛勤地紡織供給陶侃日常所需,讓他結交才識高的朋友。陶侃年輕的時候當過潯陽縣衙的小吏,曾經掌管魚市的交易。

有壹次他派人送給母親壹條腌魚,湛氏將腌魚退回,並且寫信責備陶侃說:“妳身為官吏,假公濟私把魚拿來送給我,這不但不能讓我高興,反而會增加我的憂愁。”鄱陽的範逵以孝聞名,被舉為孝廉。

壹次他投宿在陶侃家,正好遇到連日冰雪,陶侃家中空無壹物,而範逵隨行仆從和馬匹很多,湛氏對陶侃說:“妳只管到外面請客人留下來,我自有打算。”湛氏剪下自己的長發,做成兩套假發,賣出去後買回來幾鬥米,再將細屋柱砍下作為柴薪,然後將睡覺用的草墊壹割為二,作為馬匹的糧草,就這樣準備了豐盛的饌食,周全地招待了範逵主仆。

範逵後來知道了這件事,感慨地說:“沒有湛氏這樣的母親,是生不出陶侃這樣的兒子的。”到了洛陽之後,他對陶侃大加贊賞,極力推薦陶侃,後來陶侃終於出人頭地。

1、出處:《晉書》卷九十六《陶侃母湛氏傳》 2、陶母湛氏(243-318),是東晉名將陶侃(陶淵明之曾祖)的母親,也是中國古代壹位有名的良母,以教子有方和寬厚待人稱道於世。她與孟母、歐母、嶽母齊名,壹同被尊稱為"四大賢母"。

3、贊美陶母湛氏的詩: 《延賓坊》清.程作舟 士行真男子,湛氏非婦人。 婦人愛青鬢,金珠不為珍。

倉卒為賓剪,令名從此成。 豈曰能結客,壹發引千鈞。

截江用竹苧,其智本慈親。 寄言坊下女,切莫笑清貧。

4、對陶母湛氏的歷史評價:《幼學》雲:“侃母截發以筵賓。村媼殺雞而謝客。

此女之賢者。”這“侃母”,指的就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氏。

“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明?張九韶《重修陶母基記》;康熙《新淦縣誌》卷十四《藝文誌?記》)。

4. 英語翻譯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也.初,侃父丹娉為妾,生侃,而

譯文陶侃的母親湛氏是豫章新淦人,早年被陶侃的父親納為妾.生下陶侃後,陶家更加窮困,湛氏每日辛勤的紡織供給陶侃日常所需,要他結交才識高的朋友.陶侃年輕時當過潯陽縣衙小吏,曾掌魚市交易.有壹次他派人送給母親壹條腌魚,湛氏退還腌魚,並且寫了封信責備陶侃說:“妳身為官吏,假公濟私把魚拿來送給我,非但不能讓我高興,反而更增加我的困擾. 鄱陽的範逵以孝聞名,被舉為孝廉(時選舉科目名,推舉能孝順父母,德行廉潔清正的人).壹次他投宿陶侃家,正逢連日冰雪,陶侃家中空無壹物,而範逵隨行仆從,馬匹甚多,湛氏對陶侃說:“妳只管請客人留下,我自有打算.”湛氏有壹頭烏黑亮麗,長度及地的頭發,她壹刀剪下頭發,買得好幾鬥米回來,又將睡覺用的草墊壹割為二,做為馬匹的糧草,再砍斷屋柱作柴薪,就這樣準備了豐盛的饌食,使範逵主仆受到周全、忱的招待.事後範逵曾感嘆的說:“沒有湛氏這樣的母親,生不出陶侃這樣的兒子.陶侃終於成為晉朝大臣.。

5. 兄弟情義翻譯成古文筒寫

1、骨肉能幾人,年大自疏隔。

性情誰免此,與我不相易。 2、齒我子侄行,情如兄弟親。

不嫌同幕辯,要作壹州春。 3、塞上風雨思,城中兄弟情。

北隨鹓立位,南送雁來聲。 4、墨以傳萬古文章之印,歌以寫壹家兄弟之情。

5、兄弟可存半,空為亡者惜。冥冥無再期,哀哀望松柏。

6、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7、小來落托復迍邅,壹辱君知二十年,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隨兄弟***團圓。

8、景文兄弟情,畝異禾同穎。日邊多便驛,頻書來越嶺。

9、寂寂花舞多,嚶嚶鳥言頻。心悲兄弟遠,願見相似人。

10、大圭白璧男兒事,小酌青燈兄弟情。倚閣煙雲生另浦,高林風月滿疏欞。

11、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12、此生壹何苦,前事安可忘。

兄弟先我沒,孤幼盈我傍。 13、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14、別懷亦雲惡,況此兄弟情。春風釀寒雨,十日未肯晴。

15、十年離亂後,長大壹邂逅。 16、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17、三疊陽關聲墮淚,寫平時兄弟情長久。離別事,古來有。

十年骨肉情何厚。 18、清秋淮上多詩句,白首籬邊近酒樽。

杜舅高情篤兄弟,先君至性厚閨門。 19、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20、孟氏好兄弟,養親唯小園。承顏胝手足,坐客強盤飧。

21、門閭冰似清,譙女復蘇甥。幸有室家樂,寧無兄弟情。

22、怡怡兄弟情,亹亹仆馭力。豈為詫遊觀,肝腸孝思激。

2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24、宴笑友朋多,患難知交寡。

25、兄弟鬩於墻,外禦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26、四十年來兄弟情,渠渠天理境中行。

形如鶴瘦困書癖,誌不蠅營守筆耕。 27、衰門少兄弟,兄弟唯兩人。

饑寒各流浪,感念傷我神。

6. 《龍淵義墅記》全文翻譯

龍淵也就是龍泉,為避唐朝皇帝李淵名諱更改成現在這個名字.相傳這個地方就是歐冶子鑄劍的地方,至今還有溪水名叫劍溪的在那裏.這裏山高河險,與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很遠,有的達到二三百裏,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將近壹半的路程.鄉間子弟沒有上學的地方.章君的祖輩曾經把這事當作壹塊心病,後來謀劃創立桂山、仙巖兩處書院,因為沒有土地、田園、房屋等不動產,不久都廢棄了.章君非常痛心這件事,和眾人商議說:“沒有田產就沒有書院了,怎麽可以呢?”於是節約常日的花銷,而用節余的錢財購買田產達壹百五十畝.他妻子家的人陳京兄弟聽說了這件事,用曾祖父適齋先生索尼留下的二百三壹畝多地為他提供支助.章君曰:“我的事情成了!”於是擇地官山險要的地方,創立了燕居來供奉先聖孔子,先師顏回享受配祀,春秋持菜祀先師.後來又開辟了正義堂,每月月初、十五日則鳴鼓,聚集眾多賢士來約束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五種關系.在書院前建造大門,上書“龍淵義塾”,用磚鋪築道路,是東西通達.書院四周灌木叢生,修竹林立,前後蔽蔭,亭亭如蓋十分繁茂的樣子. 每年聘請品行端正的人士來作講師.眾多學生學業長進者,每月有獎賞;才學出眾家境貧寒的,則資助他以成學業;那些不能遵循教導的,就懲罰他們.田賦的出入收支,掌管書塾的臨時務全由他們負責.每天的用度都有記載,壹月壹考查盈虧,每年兩次壹軋賬,有節余的就另外存貯起來,更多的置地以擴充產業.在石華、象溪兩地再設立別的私塾,用來教育陳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等到他們長大了,就到龍淵學習.這就是大致的情況. 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石抹公聽說了這事非常贊賞他的義舉,在郡內下令免除他法律規定的徭役,使他們沒有什麽要上繳的.章君後來列出了這些條款;按條依序刻寫在石碑上,又擔心後人不能夠堅持執行到底,就派人請我寫下了這篇記. 那些古代修建書塾的人,雖然在學校規模上有大小的的不同,而在引導民眾走正派、匡正世風上都是壹致的啊.章君在這方面有所見解,不效仿世俗聚集財富吝惜家產來作為自家殷實的策略,於是建書塾聘請老師,以便能夠繼承先輩的美善之道,他誌向高遠,功勛廣大.陳京兄弟樂善好義,來助他成就事業,如若不是來到書塾這浸潤人的地方,哪裏又能做到這地步呢?章君的子孫們應當時時刻刻把繼承章君的誌向(辦好義塾)作為自己的事業,不去在人們中間生出是非而引發爭端,不去培植朋黨相互比試互見高低,大概就不會辜負章君的意思了.如果真能這樣,章君的書塾就能夠代代相傳,讓後人受用無窮了.[1]至正十三年:1353年.某甲子:某日. [2]括蒼:今浙江省麗水市. [3]避唐諱:避唐太祖李淵諱. [4]歐冶子:亦稱歐冶,春秋時鑄工,應越王聘,鑄湛廬、巨闕、勝邪、魚陽、純鉤(壹作“純鈞”)五劍,又與幹將為楚王鑄龍淵、泰阿、工布(壹作“工市”)三劍.事見《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越絕書·記寶劍》.福建閩侯市冶山麓,舊有歐冶池,相傳亦為其鑄劍處. [5]通都大邑:大城市. [6]恒產:指土地、田園、房屋等不動產. [7]奚可:怎麽可以. [8]樽節:節省.凡費:常日的花銷. [9]斥田:開拓(擴大)田地,買田地. [10]妻黨:妻子家的人. [11]曾大父:曾祖父.畸:畸零.畸,通“奇”.有畸:有余.意指二百三十畝土地之外還有零頭. [12]蔔地:擇地. [13]燕居:本為退朝而處,宋居.《·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此處為堂名“燕居”.奉先聖:供奉先聖孔子. [14]先師之為配:先師顏回享受配祀.《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必釋奠於先聖先師.”漢以後,儒家思想為正統,歷代都廟祀孔子.三國魏正始(齊王曹芳年號,公元240—248年)以後,規定入學行祭禮,以孔子為先聖,配顏回為先師.唐初改周公為先聖,孔子配,但很快又改了過來. [15]舍菜之禮:舍,讀shì,舍菜,本作“舍采”,采,讀cài.古者入學,執菜以為贄(見面禮),壹說持菜祀先師.《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註:“鄭(玄)謂舍即釋也,采讀為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 [16]月旦:月初. [17]申飭:告誡、約束.五倫:封建禮教稱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五種關系為“五倫”. [18]郁然:茂盛的樣子. [19]歲聘:每年聘請. [20]家單:家庭力量單薄,家貧.裹糧:裝糧.此處指交糧. [21]帥:遵循. [22]司:掌管. [23]籍:帳簿. [24]朒(nǜ)贏:虧盈.朒,不足.贏,盈利. [25]歲二會其數:每年兩次會計(收入和支出)數字. [26]俟:等待. [27]大凡:大略,指基本情況. [28]江浙行省:元代在江浙設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元代行省亦設丞相、平章、參知政事等官員,以總攬該行省的政務.參知政事為行省行政副長官. [29]科繇(yáo):法律規定的徭役.繇,通“徭”,徭役. [30]俾(bì):使.與:給予. [31]條教:條文教令. [32]序:按次第排列.諸:之子. [33]伻(bēng):使者.《尚書·洛誥》:“伻來,以圖及獻蔔.” [34]殊:差別. [35]衷:正派.世防:世所防者,猶“世風”.壹:壹致. [36]水心葉氏正剛:葉適(1150—1223),字正剛,世稱“水心先生”.溫州永嘉人.有《水心先生文集》,《習學記言》等. [37]西山真氏希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