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
——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
譯文: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本來就是虛無沒有壹物, 哪裏會染上什麽塵埃?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代,範仲淹《嶽陽樓記》
譯文: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定風波》——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大家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麽覺得。過了壹會兒天晴了,就創作了這首詞。
不用註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壹邊吟詠長嘯著,壹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麽可怕的?壹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壹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壹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4、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 誡子書》
釋義: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誌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5、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唐代慧能《菩提偈》
釋義: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只要性空,哪會有什麽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