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概括黃河的民間故事
Ⅱ 河邊不讓種地,要栽樹
河邊種樹既能保持水土,又可以樹大有陰涼!好去處,好風景!
Ⅲ 黃河的民間故事
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壹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壹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壹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壹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壹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壹年,壹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壹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裏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壹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壹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壹個白胡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妳要註意。中午是壹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壹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妳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壹看,不見了白胡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壹個個蔫了,他心裏非常難過,壹年的血汗白費了,可壹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壹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壹層又壹層。爾德老漢壹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壹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壹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壹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壹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胡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妳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妳再種壹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妳揀最大的壹個扔進黃河裏。那時,妳走進河底洞裏,珠寶由妳挑,糧種由妳拿,還有壹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妳指哪裏,黃河水就流向哪裏。”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壹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裏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裏結了壹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壹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裏,壹直等到瓜熟。
這壹天,天氣晴得沒壹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裏。這時只聽黃河壹聲咆哮,裂開了壹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裏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壹陣暴風狂吼,壹時河面上波濤滾滾,壹浪高過壹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壹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裏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梁。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壹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壹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Ⅳ 躺在床上種地講的是什麽故事
在明朝的時候,有壹個地主,家有良田千畝,妻妾成群,可他還不滿足,壹心想要修練成回仙,答後來有個江湖道士告訴他說,要想修練成仙,必須先學會種田,於是他說跑到田野去學習種田,他看見壹塊田裏種著麥子,長得非常茂盛,就問那個農民用什麽方法能夠把麥子種得這麽好。那農民回答說:“沒有別的,只須把泥土掘松,再加點肥料,就好了。”這個地主就到自己田裏,依法耕種。他把泥土翻松,也加了肥料,就只等播撒種子了,卻又怕自己腳踏上去,要把泥土踏硬了,就說:“我頂好坐在壹張軟床上,叫人擡著,我在上面播撒,那就不會把地踏硬了。”他叫四個人來,壹人擎起床的壹腳,擡著他去播撒了種子。這樣,兩只腳換成八只腳,還加上壹張重重的床,泥土就真的踏得鐵硬了。麥子呢,當然也就沒長出來,於是地主的升天夢破滅了。
Ⅳ 有關黃河的民間故事
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
數千年前,中國黃河、長江流域壹帶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黃帝是黃河流域最有名的壹個部落首領。另壹個有名的部落首領叫炎帝。黃帝和炎帝是兄弟。在長江流域有壹個九黎族,他們的首領名叫蚩尤,十分強悍。 蚩尤有八十壹個兄弟,他們個個獸身人面,銅頭鐵臂猛無比。他們擅長制造刀、弓弩等各種各樣的兵器。蚩尤常常帶領他強大的部落,侵略騷擾別的部落。
有壹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對手,被蚩尤殺得壹敗塗地。炎帝沒辦法,逃到黃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請求幫助。黃帝早就想除去這個部落的禍害,於是聯合各部落首領,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開壹場大決戰,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戰”。
戰爭之初,蚩尤憑借著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連連取勝。後來,黃帝請來龍和其它奇怪的猛獸助戰。蚩尤的兵士雖然兇猛,但是遇到黃帝的軍隊,加上這壹群猛獸,也抵擋不住,紛紛敗逃。
黃帝帶領兵士乘勝追殺,忽然天昏地黑,濃霧迷漫,狂風大作,雷電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黃帝的兵士無法繼續追趕。原來蚩尤請來了“風神”和“雨神”來助戰。黃帝也不甘示弱,請來天上的“旱神”幫忙,驅散了風雨。壹剎那之間,風止雨停,晴空萬裏。
蚩尤又用妖術制造了壹場大霧,使黃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黃帝利用天上北鬥星永遠指向北方的現象,造了壹輛“指南車”,指引兵士沖出迷霧。
經過許多次激烈的戰鬥,黃帝先後殺死了蚩尤的八十壹個兄弟,並最終活捉了蚩尤。黃帝命令給蚩尤帶上枷鎖,然後處死他。因為害怕蚩尤死後作怪,將他的頭和身子分別葬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蚩尤戴過的枷鎖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壹片楓林,每壹片血紅的楓葉,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跡。
蚩尤死後,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也用來恐嚇敢於和他作對的部落。後來,黃帝受到了許多部落的支持,漸漸成為所有部落的首領。
黃帝多才多藝,有許多發明創造,像造宮殿、造車、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黃帝的妻子嫘祖,也是壹位發明家。本來,蠶只有野生的,人們還不知道蠶的用處,是嫘祖教人們養蠶、繅絲、織帛,從此,中國開始有了絲綢文明。黃帝發明了亭子後,她還發明了雨天能移動的亭子——雨傘。
中國古代的傳說都十分推崇黃帝,後代的人都認為黃帝是華夏族的始祖,自己是黃帝的子孫。因為炎帝族和黃帝族原來是近親,後來又融合在壹起,所以中國人也常常把自己稱為炎黃子孫。為了紀念這位傳說中的***同祖先,中國人還在黃河邊上的陜西省黃陵縣北面的橋山上建造了壹座“黃帝陵”。每年春天,世界各地的華人代表都聚集到這裏,***同朝拜這位中華民族的始祖。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壹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壹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壹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壹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壹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壹年,壹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壹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裏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壹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壹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壹個白胡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妳要註意。中午是壹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壹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妳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壹看,不見了白胡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壹個個蔫了,他心裏非常難過,壹年的血汗白費了,可壹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壹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壹層又壹層。爾德老漢壹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壹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壹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壹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壹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胡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妳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妳再種壹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妳揀最大的壹個扔進黃河裏。那時,妳走進河底洞裏,珠寶由妳挑,糧種由妳拿,還有壹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妳指哪裏,黃河水就流向哪裏。”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壹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裏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裏結了壹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壹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裏,壹直等到瓜熟。
這壹天,天氣晴得沒壹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裏。這時只聽黃河壹聲咆哮,裂開了壹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裏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壹陣暴風狂吼,壹時河面上波濤滾滾,壹浪高過壹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壹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裏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梁。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壹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壹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話傳說: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壹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壹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壹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壹棵水仙花,吮吸壹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壹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裏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壹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壹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裏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壹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壹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麽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壹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裏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誌。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裏來雨裏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壹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幹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裏深,哪裏淺;哪裏好沖堤,哪裏易決口;哪裏該挖,哪裏該堵;哪裏能斷水,哪裏可排洪,畫得壹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壹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壹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壹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壹歇,看見河對岸走著壹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餵,妳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擡頭壹看,河對岸壹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妳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妳是大禹嗎?”
後羿壹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壹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壹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裏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壹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壹看,對岸壹個頭戴鬥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隨大禹壹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妳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妳吧。”
大禹展圖壹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壹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壹擡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歷史人物:
夏禹、、鄭國、賈讓、張戎、王景、司馬孚、姜師度、劉晏、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宋用臣、蘇轍、都實、周用、萬恭、潘季馴、楊壹魁、朱之錫、靳輔、陳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則徐、吳大澄、張曜
俗語、諺語:
跳進黃河洗不清、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天下黃河富寧夏、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淚不流。
成語: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帶礪、黃河水清、礪山帶河、鯉魚跳龍門、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齡的“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黃河渡頭歸問津,離家幾日茱萸新”。
杜甫《黃河二首》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南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願驅眾庶戴君王,混壹車書棄金玉。
賀敬之《三門峽--梳妝臺》:“望三門,三門開,黃河東去不回來”、“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
元代詩人薩都剌《過古黃河堤》:“古來黃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變通津,滄海化為塵。”
唐代劉禹錫寫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吼萬裏觸龍門”、“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淩黃河”。
王維的“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李商隱的“土花漠碧雲茫茫,黃河欲盡天蒼黃”。
白居易的“黃河水白黃雲秋,行人河邊相對愁”。
宋代丘崈《黃河清》鼓角清雄占雲祲。喜邊塵、今度還靜。壹線乍添,長覺皇州日永。樓外崇牙影轉,擁千騎、歡聲萬井。太平官府人初見,夢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闈,雲章粲、鳳鸞飛動相映。寶帶萬釘,與作今朝佳慶。勛業如斯得也,況整頓、江淮大定。這回恰好,歸朝去、***調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裏黃河繞黑山。
民謠:
黃河滾滾波浪翻,牛皮筏子當輪船
九曲黃河十八灣,寧夏起身到潼關,萬裏風光誰第壹?還數磧口金銀山
信天遊:
黃河船夫曲
妳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 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只船哎?
幾十幾只船上,幾十幾根竿哎? 幾十幾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哎, 九十九道灣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Ⅵ 農民種地辛苦的例子
南園
(北宋)蘇軾
不種夭桃與綠楊,使君應欲候農桑。
春畦雨過羅紈膩,夏壟風來餅餌香。
Ⅶ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種地釣魚講了什麽
嚴子陵釣魚種地。
嚴子陵是東漢時的余姚人。年青時就很有名望
王莽請他做官,嚴躲藏起來專。幾年後擊屬敗王莽的光武帝劉秀建立了東漢王朝。思賢若渴的光武帝到處尋找嚴子陵,找到嚴時,嚴子陵正披著羊皮隱居在齊國某個地方(今浙江省桐廬縣境內)釣魚。皇帝幾次三番的以禮以書相聘,請嚴出來為朝效力,但最終,嚴子陵還是隱隱於家鄉,釣魚種地終老壹生。
Ⅷ 有關土地的故事
1、土地公——福德正神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壹零二歲辭世。死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壹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說在他死後,接任的稅官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命。這時,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的好處,念念不忘,於是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
2、《左傳》記載了重耳逃亡的故事:日夜兼程、疲餓交加的重耳,向田間壹位耕作的老農乞討食物,老農捧起壹把泥土遞給他,壹言不發。重耳正要發怒,卻被隨從勸阻,並耳語了幾句。重耳突然跪倒在地,叩頭感謝上蒼,然後鄭重地捧起壹把土,放到車上,繼續逃亡……
原來隨從他的大臣趙衰告訴他:妳有了這塊土地,就代表妳有了社稷,就有了國家,妳就有了王位和權力了。因此,重耳捧起土地,如獲至寶。這就是我們古代的土地倫理:土地是社會的全部——財富、權力和社稷。
3、有個埃及國王,請來幾位西方勘探者測量土地,勘探結束,國王親自接見,並送了許多金銀珠寶,但告訴他們:離開埃及時要脫掉鞋子,把裏面的塵土倒掉...
4、滄海桑田
從前有兩個仙人,壹個叫王遠,壹個叫麻姑。壹次,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去飲酒。席間,麻姑對王遠說:“自從得了道接受天命以來,我已經親眼見到東海三次變成桑田。剛才到蓬萊,又看到海水比前壹時期淺了壹半,難道它又要變成陸地了嗎?”王遠嘆息道:“是啊,聖人們都說,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裏又將揚起塵土了。”
5、相傳三千年前,兩個歐洲人率部乘船向愛爾蘭進發,事先約定,誰的手先摸到愛爾蘭的土地,誰就是愛爾蘭的國王。晝夜疾行,接近岸邊時,落後的壹方情急之下,揮劍砍下自己的壹只手扔到岸上,搶先摸到愛爾蘭的土地,結果他做了國王。所以至今愛爾蘭的國徽上有壹只紅色的手......
(8)河邊種地的故事擴展閱讀:
土地神也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壹,他是壹方土地上的守護者,是與那方土地形成***存的神,所以在那方土地的土地公才會什麽都知道。作為地方守護神,盡管地位不高,卻是中國民間供奉最普遍的。以前為他們建立的神廟幾乎遍布每個村莊。傳說土地也可以隨意上天,但是為了百姓而留了下了。
通常土地神是以壹對老年夫妻的形象出現的,男的稱為"土地公公",女的稱為"土地婆婆"。對土地神的崇拜實際上來源於古代的土地崇拜,後來,這種自然崇拜開始走向人格化,逐漸出現了壹些真實的人物來充當這壹角色,被人們稱為"土地爺"。
由於中國境內有無數的土地神,所以真正有姓名的不是很多。壹般為他們建立的神廟規模很小,被稱為"土地廟",裏面供奉並排坐著的壹對老年夫妻。到明朝(1368-1644年)對他們的崇拜開始興盛,而且這種崇拜還流傳到了其他民族中去。
在中國,過去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節日聚會,對該神進行祭祀,到後來這種聚會就演化成為中國最有特色的現象——廟會,成為壹種重要的風俗。
Ⅸ 有關黃河的民間故事
三門峽名稱的由來
三門峽是黃河進入平原以前最後壹段峽谷中最險要的壹座內山峽。這裏地勢險峻,容水流湍急,兩岸石壁陡峭,河中兩座石島把急流分為三股。人們把這三股水路分別叫做“人門”、“神門”、“鬼門”,“三門峽”的名稱由此而來。鬼門、神門中水勢險惡,似乎只有鬼神才能通過;人門水勢稍緩,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難行。
如今,“三門天險”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壹條橫亙峽谷的大壩,像壹條銀色的緞條把山西、河南兩省連接起來,這就是1957年動工興建的黃河幹流上第壹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門峽水利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