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壹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
公元前202年,韓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的人馬少,糧食也快完了。他想帶領壹支人馬沖殺出去。但是漢軍和諸侯的人馬把楚軍包圍得重重疊疊。項羽打退壹批,又來壹批;殺出壹層,還有壹層;這兒還沒殺出去,那兒的漢兵又圍了上來。
項羽沒法突圍,只好仍回到垓下大營,吩咐將士小心防守,準備瞅個機會再出戰。
這天夜裏,項羽進了營帳,愁眉不展。他身邊有個寵愛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見他悶悶不樂,陪伴他喝酒解悶。
到了定更的時候,只聽得壹陣陣西風吹得呼呼直響,風聲裏還夾著唱歌的聲音。項羽仔細壹聽,歌聲是由漢營裏傳出來的,唱的凈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還真不少。
項羽聽到四面到處是楚歌聲,不覺楞住了。他失神似地說:完了!難道劉邦已經打下西楚了嗎?怎麽漢營裏有這麽多的楚人呢。
項羽再也忍不住了,隨口唱起壹曲悲涼的歌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壹連唱了幾遍,虞姬也跟著唱起來。霸王唱著唱著,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旁邊的侍從也都傷心得擡不起頭。
當夜,項羽跨上烏騅馬,帶了八百個子弟兵沖過漢營,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漢軍才發現項羽已經突圍,連忙派了五千騎兵緊緊追趕。項羽壹路奔跑,趕到他渡過淮河,跟著他的只剩下壹百多人了。又跑了壹程,迷了道兒。
項羽來到壹個三岔路口,瞧見壹個莊稼人,就問他哪條道兒可以到彭城。那個莊稼人知道他是霸王,不願給他指路,哄騙他說:往左邊走。
項羽和壹百多個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對頭,跑到後來,只見前面是壹片沼澤地帶,連道兒都沒有了。項羽這才知道是受了騙,趕快拉轉馬頭,再繞出這個沼澤地,漢兵已經追上了。
項羽又往東南跑,壹路上,隨從的兵士死的死,傷的傷。到了東城,再點了點人數,只有二十八個騎兵。但是漢軍的幾千名追兵卻密密麻麻地圍了上來。
項羽料想沒法脫身,但是他仍舊不肯服輸,對跟隨他的兵士們說:我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歷過七十多次戰鬥,從來沒打過壹次敗仗,才當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這裏被圍,這是天叫我滅亡,並不是我打不過他們啊!他把僅有的二十八人分為四隊,對他們說:看我先斬他們壹員大將,妳們可以分四路跑開去,大家在東山下集合。
說著,他猛喝壹聲,向漢軍沖過去。漢兵抵擋不住。紛紛散開,當場被項羽殺死了壹名漢將。
項羽到了東山下,那四隊人馬也到齊了。項羽又把他們分成三隊,分三處把守。漢軍也分兵三路,把楚軍圍住。項羽來往沖殺,又殺了漢軍壹名都尉和幾百名兵士。最後,他又把三處人馬會合在壹起,點了壹下人數,二十八名騎兵只損失了兩名。
項羽對部下說:妳們看怎麽樣?部下都說:大王說的壹點不錯。
項羽殺出漢兵的包圍,帶著二十六個人壹直往南跑去,到了烏江。
恰巧烏江的亭長有壹條小船停在岸邊。
亭長勸項羽馬上渡江,說:江東雖然小,可還有壹千多裏土地,幾十萬人口。大王過了江,還可以在那邊稱王。
項羽苦笑了壹下說:我在會稽郡起兵後,帶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們沒有壹個能回去,只有我壹個人回到江東。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立我為王,我還有什麽臉再見他們呢。
他把烏騅馬送給了亭長,也叫兵士們都跳下馬。他和二十六個兵士都拿著短刀,跟追上來的漢兵肉搏起來。他們殺了幾百名漢兵,楚兵也壹個個倒下。項羽受了十幾處創傷,忽然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妳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面向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道:這個人就是項羽。項羽便說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兩黃金要買我的腦袋,並封為萬戶侯,我就送妳這點好處吧!說完就自殺身亡了。
這裏所記載的有垓下之圍、東城快戰和烏江自刎三個場面,又有著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的成語典故,還有項羽不肯渡江是說的:無顏見江東父老。由此可以看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而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是多麽的膾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