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魯迅兄弟為什麽失和甚至決裂?

魯迅兄弟為什麽失和甚至決裂?

魯迅兄弟為失和甚至決裂說法眾多,此處僅列舉壹兩種。

1、魯迅說的“其妻向之述我罪狀,多穢語,凡捏造未圓處,則啟孟救正之”,應該就是周作人夫婦壹方所述造成兄弟失和的直接原因。

2、1924年6月,兄弟關系惡化到頂點。6月11日,魯迅回八道灣去取回自己的書和壹些器具,更嚴重的事態發生。

根據魯迅當天日記和在場目擊者的講述,他剛進西廂,周作人和妻子羽太信子就從屋裏奔出,指著魯迅破口大罵,言辭汙穢,不堪入耳;羽太信子又立即打電話喊來幾位親友,夫妻倆壹唱壹和,當眾痛罵魯迅。

罵到酣處,周作人拿起壹尺高的獅形銅香爐向魯迅頭上砸去,幸虧別人接住攔開,才未擊中;而忍無可忍的魯迅也抓起壹個陶瓦枕,擲向周作人。在眾人拉架勸解下,魯迅才得以拿了自己的東西離開。

擴展資料:

到20世紀90年代,魯迅逐漸走下政治神壇,這壹公案可以公開討論了。魯迅之子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壹書中說:

“父親與周作人在東京求學的那個年代,日本的習俗,壹般家庭沐浴,男子女子進進出出,相互都不回避。即是說,我們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中的所謂‘男女大防’,在日本並不那麽在乎。直到臨近世紀末這風俗似乎還保持著,以致連我這樣年齡的人也曾親眼目睹過。

那是70年代,我去日本訪問,有壹回上廁所,看見裏面有女工在打掃,她對男士進來小解並不回避。我反倒不好意思,找到壹間有門的馬桶去方便。

據上所述,再聯系當時周氏兄弟同住壹院,相互出入對方的住處原是尋常事,在這種情況之下,偶有所見什麽還值得大驚小怪嗎?退壹步說,若父親存心要窺視,也毋需踏在花草雜陳的‘窗臺外’吧?”

兩人的說法,足以否定猜測和傳言。周氏兄弟失和之謎,依然籠罩在歷史的迷霧中。我們能確認的,只有周作人的滿心憤恨,和魯迅的徹骨悲涼;這中間,是壹個叫羽太信子的日本女人。

家事成為公案,個人隱私成為研究破解的對象,這是名人的待遇,也是名人的代價。不知因深邃敏銳而靈魂永遠不能安息的魯迅,會以怎樣的目光看待後世對其家事的不休言說?

人民網-魯迅兄弟失和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