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句有什麽如下:
《絕句》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杜甫
杜甫遠祖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杜甫與唐代另壹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不過兩支派甚遠。祖籍襄陽今屬湖北,曾祖父杜依藝為鞏縣令,遂居鞏縣今屬河南。
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杜甫於唐睿宗太極元年正月初壹712年2月12日生於鞏縣。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壹生中曾多次和親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年少成名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誌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壹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少年時期有機會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熏陶,這對他日後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例如他五六歲時在河南郾城看過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器渾脫舞。
後在洛陽尚善坊的岐王李範宅裏,遵化裏玄宗寵臣崔滌堂前,聽過李龜年的歌聲;在洛陽北邙山頂玄元皇帝廟裏欣賞過畫聖吳道子畫的五聖尊容、千官行列,這在他以後的詩歌創作中都有所反映。
當時社會名流崔尚、魏啟心看到他習作的詞賦,誇獎他有班固、揚雄之風。還有李邕、王翰這樣的長輩也屈尊來訪問他。
早年遊歷
開元十九年731年,十九歲的杜甫出遊郇瑕今山西臨猗。二十歲時,杜甫漫遊吳越,歷時數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鄉參加“鄉貢”。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
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壹職,杜甫於是赴兗州省親,與蘇源明等壹起,到齊趙平原,作第二次漫遊。他在齊趙壹帶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現存最早的幾首詩。
《登兗州城樓》,是省侍父親於兗州時的作品;還有《畫鷹》《房兵曹胡馬》兩首,以青年人的熱情歌頌了雄鷹和駿馬;還有壹首《望嶽》,更是其中的傑作,結尾的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流露了詩人少年時代不平凡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