縑帛的詩句有:年來縑帛賤,而賜妻縑帛。註音是:ㄐ壹ㄢㄅㄛ_。結構是:縑(左右結構)帛(上下結構)。拼音是:jiānbó。
縑帛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絹類的絲織物。古代多用作賞賜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作書寫用。
二、引證解釋
⒈絹類的絲織物。古代多用作賞賜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引《周禮·天官·典絲》“掌其藏與其出,以待興功之時”漢鄭玄註:“時者若溫_宜_帛,清涼宜文繡。”《史記·滑稽列傳》:“數賜_帛,檐揭而去。”唐韓愈《許受韓弘物狀》:“韓弘榮於寵賜,遂寄_帛與臣。”⒉作書寫用。引《後漢書·宦者傳·蔡倫》:“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_帛者謂之紙。”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七:“故有刀筆鉛_之_,秦漢末用_帛。”清周亮工《與胡元潤書》:“王荊公作字,未嘗輕用_帛,獨於佛語用之。”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四節:“兩漢學校發達,經學又極煩瑣,士人錄寫大量經傳師說,竹簡重,縑帛貴,很自然的需要壹種代用品,紙就在這個需要下產生了。”
三、國語詞典
質地細薄的絲織品。
四、網絡解釋
縑帛中國古代以絲織品為記錄知識載體的。壹般稱為帛書,也有人稱為繒書;因其色白,故又稱之為素書。縑帛文獻約起源於春秋時代,盛行於兩漢,與簡牘以及其後的書寫載體並存了很長壹段時期。縑帛柔軟輕便,幅面寬廣,宜於畫圖,這些都是簡牘所不具備的優點。但其價昂貴,普通人用不起,而且壹經書寫,不便更改,壹般只用為定本,所以縑帛始終未能取代簡牘作為記錄知識的主要載體。古代文獻中有關帛書的記載,也大都是與皇家、貴族藏書有關的。到晉代紙普遍使用後,縑帛雖仍在使用,但基本上是作為某些文書以及書法、繪畫的寫繪材料。
關於縑帛的成語
垂名竹帛寸_尺縑寸蹄尺縑魚書_帛斷縑尺楮著於竹帛子女玉帛尺幅寸縑斷縑寸紙
關於縑帛的詞語
斷縑寸紙斷縑尺楮尺幅寸縑束帛加璧垂名竹帛寸蹄尺縑斷縑零璧著於竹帛魚書_帛竹帛之功
關於縑帛的造句
1、“紹興末,縑帛有壹等似皂而淡者,謂之不肯紅”。
2、實際上,在文字的載體十分受限於經濟制約的條件下,譬如簡牘縑帛之類,語言自然需要追求簡練,於是香與臭作為壹個對立範疇,反而擁有了哲學上的犀利。
3、中國蠶桑絲織業起源很早,王國維認為“至遲亦當在周季”縑帛即作為書籍的載體,與簡牘並行。
4、版刻書籍是用木版雕刻文字印刷而成的書籍,唐朝以前沒有印刷技術,文字都是用刀或筆刻、寫在竹木簡、縑帛、紙和羊皮上的。
5、劉秀在位曾多次駕臨郭況家,並賞賜大量金錢縑帛。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縑帛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