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出自《水調歌頭·遊泳》,指當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
1956年,中國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突飛猛進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1955年毛澤東視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澤東巡視南方,又視察了大橋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澤東在武漢三次暢遊長江,寫下了此詞。
該詞描繪了1956年中國積極建設的現象,表達了毛澤東對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和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體現出來毛澤東對未來景象的展望,也表達出了壹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全詞運用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譜寫了壹曲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戰歌。在詞裏各種景物,歷史神話等融貫著社會主義的道理。
水調歌頭·遊泳
作者: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風檣動,
龜蛇靜,起宏圖。
壹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擴展資料:
現代作家朱子奇,在2001年的《風吹浪打起宏圖——重學〈水調歌頭·遊泳〉》中說”詩詞的雄壯氣勢和樂觀精神,這首詞中顯示的在風險裏見豪情的內涵,都給我們以力量和新的啟示。我們還向亞非國家的詩人、作家介紹,用毛主席的反帝革命思想和文藝主張去鼓勵他們,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現代作家臧克家,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在《讀〈水調歌頭·遊泳〉》中說道:在農業合作化高潮中,他滿懷信心地說:現在的社會主義確實是前無古人的。社會主義比起孔夫子的經書來,不知道要好過多少倍。為了實現理想的社會主義社會。他堅定地表示:還有許多戰鬥在舌頭,還要努力作戰’這些擲地有聲的鏗鏘話語,正是這句濤的最好註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