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的意思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的意思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裏傳來鷓鴣的鳴叫聲。出自宋代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詞情詞境又作壹大頓挫。江晚山深,此壹暮色蒼茫又具封閉式意味之境界,無異為詞人沈郁苦悶之孤懷寫照,而暗應合上闋開頭之郁孤臺意象。“正愁余”,語本《楚辭·九歌·湘夫人 》:“目眇眇兮愁予。”楚騷哀怨要眇之色調,愈添意境沈郁淒迷之氛圍。

更哪堪聞亂山深處鷓鴣聲聲:“行不得也哥哥”。《禽經》張華註:“鷓鴣飛必南向,其誌懷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鷓鴣》:“啼到曉,唯能愁北人,南人慣聞如不聞”。

鷓鴣聲聲,是呼喚詞人莫忘南歸之懷抱,還是勾起其誌業未就之忠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實難作壹指實。但結筆寫出壹懷愁苦則可斷言。而此壹懷愁苦,實朝廷壹味妥協,中原久未光復有以致之,亦可斷言。

原詞: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代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愁余 壹作:愁予)

釋義:

郁孤臺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裏傳來鷓鴣的鳴叫聲。

註釋:

⑴菩薩蠻:詞牌名。

⑵造口:壹名皂口,在江西萬安縣南六十裏。

⑶郁孤臺: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又稱望闕臺,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丈”得名。清江:贛江與袁江合流處舊稱清江。

⑷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為漢唐故都。此處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余:使我發愁。

(6)無數山:很多座山。

(7)鷓鴣:鳥名。傳說其叫聲如雲“行不得也哥哥”,啼聲淒苦。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擴展資料:

“造口”,即造口鎮,在今江西省萬安縣西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壹壹七六),作者任江西提點刑獄(掌管刑法獄訟的官吏)時,途經造口。在宋高宗建炎三年(壹壹二九),金兵南下,攻入江西。隆裕太後由南昌倉皇南逃,金兵壹直深入到造口。作者想起當時人民的苦難,寫了這首詞,題在墻壁上。

從這首詞裏可以看出,作者懷念中原故土的感情和廣大人民是壹致的。它反映了四十年來,由於金兵南侵,祖國南北分裂,廣大人民妻離子散,流離失所的痛苦生活,也反映了作者始終堅持抗金立場,並為不能實現收復中原的願望而感到無限痛苦的心情。這種強烈的愛國思想,也正是辛棄疾作品中人民性的具體表現。

上片四句在寫法上,由近及遠,又由遠及近。“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意思是說:郁孤臺下清江裏的流水呵!妳中間有多少逃難的人們流下的眼淚啊!作者把眼前清江的流水,和四十年前人民在兵荒馬亂中流下的眼淚聯系在壹起,這就更能夠表現出當時人民受到的極大痛苦。

四十年來,廣大人民多麽盼望著能恢復故土、統壹祖國啊!然而,南宋當局根本不打算收復失地,只想在杭州過茍延殘喘、偷安壹時的生活。因此,作者撫今憶昔,感慨很深,在悲憤交集的感情驅使下,又寫出了“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兩句,以抒發對中原淪陷區的深切懷念。

“郁孤臺”,古臺名,在今江西省贛州市西南賀蘭山頂。“清江”,即贛江,流經贛州市和郁孤臺下,向東北流入鄱陽湖。“長安”,即今陜西省西安市,西漢、隋、唐都建都在此。唐朝李勉曾經登上郁孤臺想望長安。

這裏的“西北望長安”,是想望北方淪陷區,反映作者的愛國感情。“可憐無數山”意思是說:很可惜被千山萬嶺遮住了視線。“可憐”,作可惜講。從望不見長安到視線被無數山遮住,裏邊含有收復中原的壯誌受到種種阻礙、無法實現的感嘆。

下片緊接著上片,繼續抒發對中原故土的懷念。“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兩句是比喻句,意思是說:滾滾的江水,沖破了山巒疊嶂,在奔騰向前。它象征著抗金的正義事業,必然會克服壹切阻力,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裏表明作者對恢復中原充滿了堅定的信心。但是,作者並沒有脫離現實,沈醉於未來理想的幻想之中。十幾年來,他目睹了抗金事業受到的重重阻力,不禁又愁緒滿懷。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兩句說:傍晚,我在江邊徘徊,正在為了不能實現恢復大計愁苦著呢,可是恰巧,又從山的深處,傳來鷓鴣鳥的哀鳴。這叫聲聽起來,仿佛是“行不得也哥哥”。從鷓鴣的悲鳴聲中,恰好透露出作者想收復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

這首詞寫得非常質樸、自然、流暢。尤其“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兩句,十分含蓄,耐人尋味。

百度百科——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百度百科——辛棄疾 (南宋將領、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