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還有春的詩句

還有春的詩句

唐代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釋義:

春天不知不覺已經到來

到處都能聽到小鳥叫聲

夜裏來風雨聽不到聲音

花還沒開放本不會雕零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壹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

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壹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壹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2.唐代劉方平《春怨》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釋義:

紗窗之外,夕陽西下,黃昏漸漸來臨。

華麗宮室,壹人獨處,只見她滿面掛著淚痕。

寂寞幽深,庭院春天將盡,梨花滿地,院門緊閉。

這是壹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願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後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的少女。

為了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詩人還采取了重疊渲染、反復勾勒的手法。詩中,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無余;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3.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釋義:

去年春天,就在這扇門裏,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回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

4.唐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釋義:

這年的時光什麽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

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

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

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壹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5.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釋義:

京口和瓜洲不過壹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

可是,天上的明月呀,妳什麽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首句“京口瓜洲壹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麽近,就壹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