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詩詞
外文名: poem
釋義: 古體詩、近體詩以及格律詞的總稱
出處: 宋“ 張君獻詩詩詞巧
“詩”:
壹種以有節奏的、形象生動的語言,高度凝練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發強烈的感情的文學作品。(在詩中有戲劇,而在戲劇中也有詩)(詩的目的在於教益)(詩貴自然而又不害乎錘鍛)(詩,壹定是傑作,再不就是絕無存在價值的東西)(詩是會呼吸的思想,會焚燒的字)。我們常說的詩又指《詩經》。《《詩》三百,始終於周》,《詩》,上通於道德,下止於禮義。“詩歌”:壹種最早的文學形式。中國古代把不合樂的叫“詩”,合樂的叫“歌”。現在統稱為詩歌。按有無故事情節又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語言是否有韻律,又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按是否押韻又分為有韻詩和無韻詩。(詩歌是人和自然的和聲,是獻身者的語言,詩歌的發展應該歸功於勞動人民對生活的感悟與提煉,它不是什麽只有少數享有特權者才能領會的非凡之物)。
“詞”:
屬於詩歌的壹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句子長短不壹,所以也稱“長短句”。《詞賦》。註:“詞”與“辭”在“言詞”這個意義上是同義詞。但在較早的時代,壹般只說“辭”,不說“詞”。漢代以後逐漸以“詞”代“辭”。“詞”後來又逐漸按壹定的曲調來填寫,即詞牌;如“滿江紅”“蝶戀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發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櫃唱的曲名,後來以這種形式填詞,便逐漸形成了詞牌。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5、詩詞簡介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壹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誌,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誌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壹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如今詩歌按照不同的表現形式分為白話詩和舊體詩詞,白話詩更多稱為新詩或自由詩。但“詩詞”連稱時壹般指舊體格律詩、詞。
詩詞在當今現代社會生活中,得以繼承和發展,它傳統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韻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漢語特有的魅力和功能,這是其它任何語言所沒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語言翻譯不了的。因此,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學上最獨特而美好的表現形式和文學遺產——(山水情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