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歌行(其壹)漢末·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1,枉用相存。
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翻譯:
壹邊喝酒壹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麽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的學子喲,妳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沈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壹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麽時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湧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壹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壹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裏才有它們的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願如周公般禮賢下士,願天下英傑真心歸順我。
2、短歌行(其二)漢末·曹操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隆。
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後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
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
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道。
九合諸侯,壹匡天下。
壹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並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珪瓚,秬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翻譯:
姬昌受封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為三份,他有其中的兩份。
整治貢品來進奉,不失臣子的職責。
只因為崇侯進讒言,而蒙冤受拘禁。
後因為送禮而赦免,受賜斧鉞征伐的權力。
他被孔子所稱贊,品德高尚地位顯。
始終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後世流傳遍。
齊桓公擁周建立功業,存亡繼絕為霸首。
聚合諸侯捍衛中原,匡正天下功業千秋。
號令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為磊落不欺詐,美德流傳於身後。
孔子贊美齊桓公,也稱贊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賜肉與桓公,命其無拜來接受。
桓公稱小白不敢,天子威嚴就在咫尺前。
晉文公繼承來稱霸,親身尊奉周天王。
周天子賞賜豐厚,儀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晉文公聲望鎮諸侯,從其風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傳遍,名聲僅次於齊桓公。
佯稱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陽,因此大眾議論紛紛。
擴展資料:
重點字詞:
1、對酒當歌:壹邊喝著酒,壹邊唱著歌。當,對著。壹說是應當的意思。
2、幾何:指歲月有多少。
3、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又已甚多,有慨嘆人生短暫之意。苦,患。
4、慨當以慷:猶言“當慨而慷”,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當以,這裏是“應當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應當用激昂慷慨的方式來唱歌。
5、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裏代指酒。
6、“青青”二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裏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jīn),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裏指代有學識的人。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
7、沈吟:原指小聲叨念和思索,這裏指對賢人的思念和傾慕。
8、“呦呦”四句: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呦(yōu)呦,鹿叫的聲音。蘋,艾蒿。鼓,彈。
9、掇(duō):拾取,摘取。壹說掇為通假字,通“輟(chuò)”,即停止的意思。
10、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1、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裏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
12、契闊:契是投合,闊是疏遠,這裏是偏義復詞,偏用“契”的意義。?(yàn):通“宴”,宴飲。
13、廬弓:形似戟的壹種弓。矢千:壹千支箭。矢,即箭。
14、虎賁(bēn):勇士,武士。
15、“威服”二句: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大勝楚軍,於周襄王二十年(前632)五月十四日以戰楚得勝之師率晉、宋、齊、魯、鄭、陳、蔡、邾、莒等國在踐土會盟,並向周襄王獻上楚國的戰車和俘虜。
16、“八方”二句:《中國歷代戰爭史·晉楚城濮之戰》:“晉文公壹戰定霸,業績輝煌,蓋自齊桓公殂謝以來未有之盛也。”亞,次於。
17、“河陽”二句:河陽,古縣名,春秋晉邑(今河南孟縣西)。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十月,因許國附楚,晉文公率晉、宋、齊、魯、鄭、陳、蔡、邾、莒、秦諸侯盟於溫(古國名,建都於溫)即河陽(今河南孟州西)。
晉文公這次大會諸侯,並召請周王到河陽之舉,名為朝見周王,實際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18、是:壹作“是以”。紛葩(pā):亦作“芬葩”。多貌,盛貌。葩,花。此處用“紛葩”意在形容晉文公河陽之會後,因諸侯召天子,譎而不正,致使輿論嘩然,沸沸揚揚,批評其導致的不良社會效應。
《短歌行二首》:
《短歌行二首》是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兩首詩。第壹首詩通過宴會的歌唱,以沈穩頓挫的筆調抒寫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統壹天下的雄心壯誌。
第二首詩借禮贊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堅守臣節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漢室之誌,決無代漢自立之心。
兩詩珠聯璧合,莊重典雅,內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內容和意義完全熔鑄於濃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現了曹操的人格、學養、抱負和理想,充分顯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詩品。
整體賞析: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壹個樂曲的名稱。這種樂曲的唱法已經失傳。
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
晉代傅玄《艷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
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壹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短歌行二首》。
百度百科-短歌行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