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寒露時節景色詩句的如下:
1、裊裊涼風動,淒淒寒露零。——唐代白居易《池上》
2、清風吹枕席,白露濕衣裳。——唐代白居易《涼夜有懷》
3、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唐代韓愈《木芙蓉》
4、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唐代戴察《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5、野花似泣紅妝淚,寒露滿枝枝不勝。——唐代劉滄《秋日望》
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鬥指戊;太陽到達黃經195°;在每年公歷10月7日-9日交節。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幹支歷戌月的起始。寒露是壹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的節氣。進入寒露,時有冷空氣南下,晝夜溫差較大,並且秋燥明顯。
節氣由來:
每年的10月8日前後(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如果說“白露”節氣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度,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麽“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征,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天氣特點:
寒露節氣寒露節氣始於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結束。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半球繼續南移,北半球陽光照射的角度開始明顯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陽熱量比夏季顯著減少,冷空氣的勢力範圍所造成的影響,有時可以擴展到華南。
在廣東壹帶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指的就是天氣變涼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樣赤腳趟水過河或下田了。可見,寒露期間,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季節的變化。更多的地區,更多的人們,開始用"寒"字來表達自己對天氣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