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推薦壹些好的古詩,並寫出對詩的感受是什麽?

推薦壹些好的古詩,並寫出對詩的感受是什麽?

1.原文

《涼州詞》

唐代:薛逢

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

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

感受

這首《涼州詞》與其說它有壹定的藝術價值,莫不如說更具有史料價值。從詩中“沙州”、“涼州”等地名可以推斷,反映的是中唐河湟(今青海)壹帶的戰事。此地本是吐谷渾領地,後來因鬧內哄,國王被部下殺死,唐朝壹度降服了那裏的軍隊。但兇悍的吐蕃不斷侵擾,經過多年的戰爭,便把這片土地爭奪過去。

公元851年壹天的夜裏,沙州的節度使(又稱都護)張義潮乘吐蕃的內亂,率領當地的蕃兵(為唐朝守邊的少數民族士兵)壹舉奪取了涼州,收回了被吐蕃占領的屬地,這便是詩中頭兩句:“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第三句的“黃河九曲今歸漢”,頗有自豪的味道,流過九十九道彎的、綿延數千裏的黃河終於又回到唐朝(唐代詩人多以“漢”代“唐”),可是第四句便轉出了悲涼:“塞外縱橫戰血流!”戰亂並沒有因這次軍事上的勝利而終止,人民依然在流血。這句是指吐蕃內部的紛爭,論恐熱發動叛亂長達二十余年,據《通鑒》所載:“所過殘滅,屍相枕籍”,“殺其壯丁……焚其室廬,五千裏間,赤地殆盡。”由此看來,詩人為祖國軍隊收復失地而產生的喜悅之情,又為吐蕃人民深受內亂之苦而沖淡。這悲喜情感的起伏,使這首小詩的主題從愛國主義的層次上升到人道主義的領域。詩人是愛國的,但他更呼籲把和平和安寧還給各族人民!

2.原文

《留盧秦卿》

唐代:司空曙

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

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

感受

“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起句突兀。前期,即後會之期,重逢之期。對於分別的人來說,“後會有期”本來是壹個極大的安慰,但詩人將它翻到前面,置於壹個次要、陪襯的地位,意思是說縱然知道後會有期,但此夜之別,仍然難分難舍。這樣壹退壹進,欲擒故縱的寫法,不僅將難分之情表現得更為感人,而且這麽壹口說出後會之事,也就逼得對方毫無回旋余地,只能被這種“最入情”之言所壓倒。“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末句收得平淡,然而借酒發揮之辭,卻非同尋常。據《江湖紀聞》記載:“石尤風者,傳聞石氏女嫁為尤郎婦,情好甚篤。為商遠行,妻阻之不從。尤出不歸,妻憶之病亡。臨亡嘆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於此,今凡有商旅遠行,吾當作大風,為天下婦人阻之’,自後商旅發船值打頭逆風,則曰此石尤風也,遂止不行。婦人以夫為姓,故曰石尤。”這便是“石尤風”壹詞的來歷及含意。這兩句意思是說逆風尚且能滯客留人,妳可不要使“故人酒”反不及壹陣打頭的逆風!這裏連用兩個否定句式,造成對比、遞進的語勢,使言辭變得激切有力,氣勢逼人,而又情韻濃烈,直令人無言以對。“留客苦言,非多情者想不及此。”詩人設想之妙,言辭之巧,皆出自難分之情,留客之意,主人如此多情,客人是不忍推,也不能推的,那結果大概只能是賓主壹杯又壹杯,杯酒情勝石尤風,壹醉方休了。

古人送別詩壹般將“後會之期”置後詩後描寫,如王昌齡的“沅江流水到辰陽,溪口逢君驛路長。遠謫唯知望雷雨,明年春水***還鄉。”(《送吳十九往沅陵》)孟浩然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故人莊》)司空曙這首詩則壹反常態,將“後會之期”置於篇首,造成壹種突兀奇崛之勢,把人類難別難分之情表現得深婉曲折,動人心魄。

3.原文

《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壹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感受

“壹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兩句是壹種線狀的視覺印象,“壹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為點狀視覺印象:亭臺座座,鮮花朵朵。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壹個量詞,即“裏”、“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壹”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於句中,“八九十”又回歸句首,把壹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壹起,隨著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壹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於山村的意境之中。